幸好兩首詩沒費什麼心思,讓他還有很多的時間來想,賦太難寫了,格式也很講究。
這時,他想起後世讀過一篇網文,分析過東吳當時的形勢,說了幾點理由。
第一,先是失去了荊州,又被劉備奪了益州,使東吳失去了完整的大江防線。
第二,失去荊州,建鄴竟然成了三國交界最危險的地方,沒有了騰挪之地。
第三,江南富裕,恰恰是這種富裕讓百姓失去了上進之心,也沒有了危機的意識。
實在抄不到了,他無奈地思考了一下,看來不管怎樣,還是要編才行了。
“東吳舊地,江南水鄉,綠水白帆,青山赤穀,湖藍天闊......”
也是他整理了眾多的曆史資料,算是有了一點文學造詣,又對相關事件有自己的思考和認識,整整兩個時辰,總算在臨交卷之前把六百字的這篇賦寫完了。
他是真的心累,倉促地填補了一下口舌,倒頭就睡。
終於到了最後一天,要不是不能早走,他真不想考了,直接回家算了,反正這個狀態想要中舉那是做夢。
這次他還真見識了一下,看會試出題他就知道,自己還是有點小瞧了古人,自己肚子裏那點墨水還是不夠看的。
就說這次會試題,比鄉試,府試那不是高一點,很多題他連想都想不到,就說那篇賦,可以說非常難作。
策論仍是五道,最簡單的是論此次恩科的利弊,還有四道分別是論賦稅的增減,論商業對大夏的影響,論越州海運司的出路,論幽州對外易市的開放條件。
看著對麵考棚裏眾多學子臉上灰敗的神色,再聽著周邊考棚裏傳來的一聲聲歎息,他總算是有了一點安慰,還好,還好,不是自己一個人不會!
這都是什麼題目?
什麼人這麼狠,簡直不讓人活了,要是這個人站在這裏,自己肯定要錘他一頓再說!
他也就是想想,要是他知道這是聖上親自出的題,估計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錯,這幾道題還真就是聖上親自出的,而且是昨天晚上剛剛想出來的,別說泄題,就是主考官都是今天早上才知道的。
這幾道題可以說正是大夏目前麵臨的三大問題,賦稅、商貿和邊關,別說區區舉人無法解讀,滿朝文武都在想著對策呢。
袁睿琢磨了一下,也就恩科能說得明白,對賦稅和商業自己了解得還算清晰,有一點思路,對於海運和易市,他也就知道這個說法,很多情況根本不懂。
唉,沒辦法,能寫多少是多少,先把會的寫完吧。
恩科這個先從科舉製度寫起,這個利處很明顯,有效選拔人才,有利於打破階層固化.....
賦稅嗎,也還能說一點,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他結合新政,針對當前的一些弊端進行了刨析,比如丁稅,田稅,商稅等等。
解決的思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作為國之根本的糧食,一定要控製在朝堂手裏,還有那些補充稅,他也提了建議......
等他寫完,突然發現對於商稅,他也有了新的思路,後世的增值稅是個好東西,比現在的固定稅收強多了。
還有就是額定稅率,根據不同行業按照提前額定的稅率征收賦稅,這個可以有效遏製地方官吏隨意征收的壞毛病,最後就是要有效控製免稅。
但是對於海運貿易,他還真就沒什麼了解,幾乎是想破了腦袋,他都沒有辦法寫上一點有用的東西。
甚至想著幹脆直接這題交白卷算了,現在的海運貿易比較直接,沒什麼可說的。
臨近最後半個時辰,他也是急中生智,既然越州海運沒有思路,不妨借鑒後世展覽會的做法,充分利用官府的管轄權限,發揮平台的作用。
打造一個商貿集市,邀請各種商人前來參加,看貨,訂貨,再把運輸算上,整個商路就通了,商業也就更發達了。
還別說,他這一連起來說,真成了一篇大的策論,從賦稅到商業,從百姓到朝堂,還真就被他理了一條清晰的思路出來。
當然,不可否認,袁睿投機了。有些問題他沒有正麵地去分析和應答,也沒有真正把問題解決好,就是一個思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