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海上風會很大,我們上岸會非常順利,他們想不到這個時候,我們會上岸,所以防守不會很嚴。”大當家看了幾個手下,說了自己的想法。
“大當家,你說的是那條秘密水道吧,這次從那裏走嗎?”
“是的,就是那條秘密水道,我們明天一早就走,晚上之前就能到金海灣。”
大當家把幾件要注意的事情安排完,就讓幾名手下趕緊前去安排準備。
大當家走回到自己的內間,呆坐在椅子上,好一會,慢慢從床底下拖出一個箱子,從裏麵拿出一把精致的短刀,僅有一尺三寸,他用手輕輕地摸著刀鞘上的幾個小字--不周刀。
世人皆知,錕鋙刀乃絕世名刀,相傳自流州傳入,為周王貼身所用。
但很少有人知道,鍛造錕鋙刀時,剩下的材料,被當時的鍛造大師單獨打了另一把短刀。
之所以起名不周,就是因為鍛造大師認為這把刀不是真正完美的,隻能說是有殘缺的一把刀。
這把刀自唐朝開始就被祖上珍藏,幾百年來,從不被外人所知。即使在家族敗落,最艱難的時候,都沒有去想用這把刀換取財富和家人的平安。
現在整個家族僅剩下自己這個男丁,自己孤身一人逃出來的時候,唯一帶出來的就是這把不周刀,到了現在這個處境,哪裏還敢做什麼美夢,有一天能為家人報仇就不錯了。
第二天一早,趁著大風剛起,雨還不大,大當家集合了八百多名海匪,乘坐十艘大船,從桃花島順風往寧波府以南百裏的秘密水道出發。
行駛了幾乎一整天,臨近傍晚,幾艘大船從金海灣悄悄登陸,進入梅林,這裏臨近寧海縣城僅僅二十裏。
八百多名海匪在梅林這裏休息了差不多一個時辰,然後非常快速地連夜向寧海縣城殺去。
這段時間,海上的風非常大,雨也逐漸又大又急,按照老一輩人的說法,台風應該不久就會登陸,所以現在整個縣城的百姓都非常小心地躲在家裏。
守城的一些兵卒把城門緊緊關閉後,躲在門樓的房裏避雨,城門口竟然一個兵卒都沒有。
寧海縣城是個小縣城,置城不到百年,原先隻是個大鎮子,因為靠近寧波這樣的海貿大府,才慢慢形成了商戶聚集的一個小城,目前縣城人口不到兩萬,商戶居多。
目前的寧海城牆建造得很是一般,不但高度僅有一丈,其他的一些防護也很簡單,一些地方的城牆河不但窄,還沒水。
確實沒辦法,眼看著台風來了,隻能先把城河裏的水放掉,不然到時雨真的下大了,倒灌進城裏就麻煩了。
這幾年下來,海匪還真被這個大當家訓練出來了,麵對這樣的一個不設防縣城,海匪幾乎沒有廢什麼氣力就進了城,也就半個時辰,城內的官府和一些大戶全部落入了海匪手裏。
要說這個大當家的行事風格,還真跟另一個海匪有點像,那就是許大腳。
他對於手下也有明確的要求,輕易不許傷人性命,隻為求財。
所以,一些商戶發現海匪的目的在於財物多少鬆了一口氣,家人性命隻要能保證,浮財沒了也就沒了,房子門麵田地這些總還在。
所以,整個縣城大部分的富戶都非常配合,海匪也就沒有進行什麼過激的行為,整個縣城看起來和諧的很,海匪不停地搬運著各種金銀財寶,對於那些不方便變現的幾乎不要。
這裏麵受損失最大的當然是官府和幾個銀號,沒辦法,大部分現銀都在這裏。
最後,大當家也沒放過官倉裏的糧食,運完是不可能的,但是幾船還是要的。
其他時間都花費的不多,就是把東西運到船上花了不少時間,大當家這時很仁義,隻要幫著運東西的百姓,每人發糧食兩石,眾多幫工的聽到這個,仿佛氣力都大了好多。
所以等到第二天天亮,官府的人好不容易被解救出來的時候,根本連海匪的影子都看不到了,也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去了。
這件事的最後結果,縣衙上報的數字就是,海匪趁著雨夜偷襲進了京城,劫擄糧食幾萬石,庫銀萬兩,城內富戶損失巨大,數量未知。
但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大當家在寧海的縣衙裏整整待了一個時辰,把幾乎所有的過往卷宗翻了一遍,到了最後僅僅留下了不多的幾份,其餘的卷宗被他全部付之一炬。
還有一點,寧海的監牢裏這次少了很多犯人,大部分是趁著黑夜跑的,據說是幾個海匪過來找東西,把監牢的門打破了。
其他犯人還好,隻是關在最裏麵的兩個人也不見了蹤影,一個聽說是丫鬟,還有一個婆子。
這樣的事情對於當晚上發生的其他大事來說,根本不算事,也沒有幾個關注的,縣衙裏後來填報的也是監牢當晚被海匪所破,多人失蹤,名單中就有這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