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大公子也被袁睿請了過來,這也是一個孤家寡人,過節嘛熱鬧一些好。
當然,京城大部分人家跟袁睿一樣關門在家裏熱鬧,雖說晚上宵禁沒了,但現在這個時期戰況不明,不太適合大肆慶祝,所以僅在家裏自家歡樂而已。
當然還有一個人,齊峰也待在京城,陪著袁睿一起招呼。
早段時間,袁睿和二公子特意跟齊峰商量了一下,問了齊峰未來的打算。
現在是有個機會,正好趁著銀鷹衛重整的時機,跟著齊峰一起進去算是一條很好的道路,最基本都能成為一個小官。
可是齊峰不是很有意願,他的性格跟袁睿和二公子還真差不多,都不是那種太有功利心的散漫個性,很在意個人的自在舒服,不想進入官場這個大名利缸。
二公子比較理解齊峰的想法,但是要是一直這樣下去也有一個麻煩,齊峰最多就是一個百姓,有一天年老歸鄉可能連任何的地位都沒有。
袁睿為啥一直想著要中鄉試成為舉人,就是因為在鄉下沒有一點地位也不行,不說受人欺負,就是那些亂七八糟的稅賦都會把人壓得喘不了氣。
現在這個時代太現實了,隨便一個小吏都能找你麻煩。
後來還是郡主給了建議,如果齊峰不想進入銀鷹衛,可以先在郡主府掛個位子,哪怕是護衛都可以。
郡主侍衛不是官,但是過幾年找個機會提拔個基層武官的位子還是可以的,不說別的,賦稅減少不說,兒孫後代也有個出身。
還有一個,就是等著以後袁睿的官職晉升了,現在翰林院這裏沒什麼辦法,要是未來有機會下到地方,可就不一樣了。
到縣裏,至少給個八九品的小吏,做個縣尉完全沒問題。
若袁睿做了府官或者巡察使,從七品乃至正七品的屬官都可以申請到,比如從事、經曆啥的,有了官身,那就完全不同了。
齊峰聽幾人說完,也想了一下,知道他們是為了自家著想,這關係到子孫後代的出身問題呢。
以前他是真沒想那麼多,他們家本來就是潭州那邊比較富裕的一個地方鄉紳,也想過培養一下家裏的小子好好攻讀,可是幾十年了,連個秀才都沒中。
所以當時齊峰開始想著習武,家裏也就同意了,再後來一個機會他被看中收了徒弟,也算有了更大的名氣。
但是這些還不行,出身這個玩意做不得假,賺錢再多也就是個地主加商戶。
他思考了一下,還是覺得真正去了官場裏麵,自家玩不轉,雖說銀鷹衛看著官職待遇都不錯,也不像一般官場那樣複雜。
可是有一點,他們是要經常獨立辦案的,也是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這些還真不是齊峰擅長的,沒準什麼時候就掉進坑裏了。
所以對於郡主的後一種思路,他是認可的,跟著袁睿一起,不管是在京城做官還是地方,都相對簡單多了,按照袁睿的安排老實做事就容易多了。
八月二十一日,直到晚間,折騰了整整一天的定安郡主終於生下了一個男孩。
整個國公府一下子變得喜慶起來,雖說老爺子不在,可少主人降臨,這個百年大府有了傳承,這下底氣更足了。
袁睿也有一件高興的事,在節前采摘的西柿,小河讓人足足送過來了幾大筐上百斤,路途上生怕顛壞了,放了好多秧苗。
幸好全程是水運,比較平穩,到了府裏,清點完發現損壞的很少。
袁睿知道西柿不太容易放,幹脆當天就三分兩分地每家送了一點當作餐後水果。
當然,那些壞的,袁睿也沒有浪費,按照自家知道的方法,直接在盆子裏開始種苗。
沒辦法,郡主專門挑了一筐稍微好點的送進了宮,一下子被幾個娘娘吃中了,都跟郡主說這個東西好吃,要是京城裏有就好了。
郡主回來跟袁睿一說,袁睿笑了,那還不簡單,直接在京城裏種就好了,以後多了還可以放在冰沙店裏賣,正好冬天經營不多。
袁睿這段時間在家裏悠閑得很,沒事就想著搞點吃的,這個時候的中原大部分吃食根本沒有那麼多花樣,更別提什麼八大菜係了。
袁睿記得自己看過的好幾本穿越題材的書籍也都提到這一點,很多船主就是憑著吃食征服古人站住腳跟的。
他沒有別的想法,就是現在的吃食不太講究,要麼蒸要麼煮,看著就沒味。
當然對於營養來說,確實是比較好的,但是天天這樣吃也受不了,特別是國公府裏還有一個孕婦。
所以自然而然最重要的紅燒係列先被開發了出來,讓定安郡主好好解了一把饞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