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裏不停地有好消息傳出來,察爾部落南下被楊家將攔截在武州,察爾人損失慘重,已經無力攻破關隘南下了。
沒幾天,又是一個好消息,燕國公大捷,察爾人在雞鳴驛被燕國公指揮邊軍圍殲,損失超萬人。
按照聖上的吩咐,對在京城的定國公以及夫人進行了賞賜,並將楊國棟從武毅將軍升為都衛大將軍。
這個封賞搞得風風光光,賞賜的物品拖了有半條街道,連帶著連續兩天,到定國公府道喜的官員排到了街口。
朝堂裏在鬆口氣的同時,也沒有耽擱,又從揚州和京城的糧倉裏起運了幾萬石的糧食前往幽州,十多萬大軍可千萬不敢在這個時候斷了後勤保障。
這也幸好是,揚州、杭州和姑蘇周邊的水稻增產,再加上眼看著晚季稻又要收了,倉裏的稻米哪怕全部運走都沒關係。
袁睿對楊家將是如雷貫耳,從小家裏窮,沒有電視看的時候,他聽得最多的就是收音機裏的楊家將,可以說評書當時比流行歌曲都有人氣,楊家將啊,神級存在!
他也不能免俗,陪著郡主在一個上午走進了楊家的大門。
定國公很給麵子,當然是魏國公和嘉義郡主的麵子,不但親自出麵接待他們,閑聊了幾句,還特意吩咐,楊家少公子和少夫人,也就是楊國棟的兒子兒媳一起出麵接待。
楊家將已經到了十四代,按照輩分,上代定國公楊至信,本代定國公楊正平,大將軍楊國棟,少公子楊清鋒。
楊清鋒人如其名,好像一柄剛出鞘的寶劍,光芒四射。
郡主說,楊清鋒的武藝在整個大夏年輕一代中足以列入前三,精通兵法韜略,未來是不可限量的一個帥才。
但袁睿和郡主跟此人聊天,竟然發現楊公子完全沒有少年人的那種輕狂和自負,非常的低調,也非常的踏實。
和袁睿說起學問,沒幾句就讓袁睿這個算是冒牌的小進士冒了汗,不是袁睿多吃了這麼多年的大米飯,混了這麼多年的網絡,差點出醜。
幾人談得盡興,少夫人甚至跟郡主約好了下次見麵的時間,兩人才告辭回家,一路上,袁睿被郡主鄙視得恨不能跳車走回家,讀了十多年書的一個進士連個侍衛都不如。
當天晚上,袁睿實在氣不過,逮著機會算是狠狠報複了一下郡主,以至於第二天,郡主很晚都沒能從床上爬起來,讓袁睿稍微得意了一把。
袁睿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差距,沒辦法,想以後完全清閑是不可能的,現在能做的隻能是抓緊時間補課,不然以後混官場還真容易出錯。
身邊正好有現成的老師,他幹脆直接把孟大學士這個便宜老丈人接到了府裏,破天荒地開始主動學習了。
九月到了,京城的天氣徹底涼爽起來,據聽說幽州降溫很大,工部特意將今年的官兵棉衣做了改進。
主要是用料,很保暖,但是重量沒有增加多少,還按照袁睿的建議特意加了一些染料,能稍微起到一點防水的作用,水沁得比較慢。
這個事情費了袁睿蠻多的時間,這幾年,幾乎每年,袁睿都會想著來改進最初的設計,不斷利用現有的材料對棉衣進行完善,每次都能有一點的進步。
袁睿其實最想的還是棉花,對於北方來說,羽絨其實不算很好的東西,動物皮毛稍微好點。
但是太笨重了,平時穿穿保暖還行,但是遇到正麵作戰,這麼一大套皮毛,連手都伸不開,還別說抗擊敵人了。
忙完棉衣,工部才剛剛開始製作,袁睿連偷懶的時間都沒有,就又開始忙了。
晚季稻陸陸續續的開始收割了,這也是袁睿下半年最關注的事情,今年是第一年,非常關鍵。
袁睿幹脆帶著齊峰和阿牛師徒兩人還有幾個家丁開始了京城周邊的巡視。
是的,小阿牛也有好事,這個小子不知怎麼被齊峰看中了,雖說年紀稍微大了一點,已經快十六了。
但是還算好,不算太晚,現在如果抓緊時間練習,多下工夫,勤奮點,有戲。
“老人家,現在這個晚季稻跟早稻相比,你覺得有什麼差別嗎?”
袁睿一邊在水田邊查看水田裏快要成熟的水稻,一邊問著也在田地邊的一些老人家。
“公子,這個晚季稻,穗子確實不少,可是就是癟的多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