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一句話竟成真(2 / 2)

“癟的多,會不會是肥料沒有跟上,”袁睿也不懂。

“那還不是,我們晚季稻用的肥料比早稻還多了點。”

“晚季稻比早稻時間是不是短了?”

“公子,說反了,晚季稻比早稻的時間還長,成熟還晚了些。”

袁睿一下子糊塗了,他還真沒注意到,對於這些晚季稻,他懂得也真不多。

這麼多癟穀是他原來沒有想到的,問題到底在哪,其實他也不知道。

沒走多遠,他已經和幾位老人家聊了,大多數是癟穗的問題。

“老人家,現在晚季稻收成能填補家裏的肚子嗎。”袁睿又問了一位老人家。

“不瞞公子,確實比原來好了很多,本來早稻五成給了主家,三成交了賦稅,剩下二成隻要不是遇到荒年,混上野菜也就僅能勉強活命。現在呢,官府說了,晚季稻,賦稅隻要二成,五成給了主家,我們能留下三成,確實是比原先好多了。”

袁睿聽他說完,好不容易才算明白。

按照一家五口人,二十畝水田,原先最多收成六、七十石,能留在手裏的也就十石左右,一石一百二十斤,換算到後世也就千斤上下,一家五口確實有點勉強。

現在不一樣了,二十畝水田,增產下來,早稻可以留下二十多石,晚季稻可以留下三十多石,這樣算下來差不多一家五口每人一千多斤,完全不是以前那種狀況了。

“公子,以後官家賦稅真能按照這樣的收法不變嗎?”

“老人家,放心,以後一定比現在還好,一定!”

“不瞞公子,這樣就好了,我們能吃飽,還能有點餘頭。”

聽他說完,袁睿心裏感歎,中原的老百姓還是太善良了!

其實按照他的想法,未來,雙季稻完全推廣開,主家的五成是不變的。

賦稅如果能降到二成,百姓手裏至少剩下三成,不但可以吃飽肚子,還有餘糧可以換其他生活用品。

不用幾年,整個江淮地區的百姓都會過上好日子。

袁睿回到府裏還沒有來得及好好休息,郡主急匆匆的跑來,邊關送到朝堂的戰報到了,雲州遭到察爾人突襲,損失慘重,目前正在代王的指揮下,拚死守城。

而察爾人又是虛晃一槍,畢加羅汗親帥精兵再次從雲州邊上略過,直接殺向雲州東的尉州,與脫脫不拉的六萬大軍從尉州東、西兩個城門攻進了尉州,洗劫一空後向北逃竄。

袁睿看著戰報,沉思了好久,他對於軍事這塊沒有概念,也不知道行軍布陣的事。

但是他總覺得哪個地方好像不對勁,察爾人為啥每次掐的都這麼準,連續幾次抓戰機抓的這麼好,不但有效避開重兵防守的地方,還能快速襲占城池,劫擄財物,沒道理啊!

“郡主,我記得,察爾人在漠東興起的時間也就十年吧,他們怎麼發展的這麼快!”

“花刺人當時就是因為蒙人分裂才抓住機會在草原站住腳的,幾年前,花刺大汗病亡,幾個兒子因爭權陷入內鬥,讓花刺幾十年的發展夢想變成了泡影,回到了最初的分裂狀態。”

“當時,察爾人還是個中等部落,人口,兵力都排不上號。可是他們先是打了興和、萬全,然後又打永寧,雖說都是小城,但是搶劫的物資卻不少,讓他們得以快速的吞並了周邊的幾十個大小部落,從而成為了漠東的最大部落。”

“兩年前,你知道的,他們利用沙達汗南下的時機,偷襲應州,劫擄了大批的軍資裝備,從而讓部落在這兩年的時間得以更加快速的發展壯大。”

“郡主,他們發展這麼快還能理解為有了能人,找準了時機,但是這麼多次南下,他們為什麼每次的時機抓的這麼好,我覺得不太能理解。”

“幽州,並州這兩個大城我們不多說,可是像雲州、武州這些城池,他們每次都能在最好的時機發起進攻,還能避開重兵,襲城成功,難道不奇怪嗎!”

“郡主,我都懷疑,這些邊關中不是有他們的接應吧。”袁睿玩笑了一句。

可是等他說完,臉色立馬變了,而郡主聽完也是一驚,看著袁睿,半天說不出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