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東連揚州,西接蜀州,北抵大江、南至越州,所以很自然地被分成了東西兩個部分。
東邊多是平原,有兩大湖泊,彭澤和雲夢澤,聽名字就知道,這是兩個非常大的濕地,到處是沼澤和水塘。
所以中原的百姓幾百年來陸續從北方和東方遷徙而來,在這裏繁衍生息,讓漢民族優秀的文化傳承落地生根。
潭州西邊,南邊最多的就是大山,這裏的大山綿延上千裏,裏麵住著大大小小幾百個民族和部落,其中最多的還是苗族。
他們大多是靠山吃山,獵捕野獸,也放牧牛羊,悠閑自在,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潭州從秦漢時期開始就是一個爭議頗多的地方,大夏立國開始,就在貴州設置了很多苗人自領的村寨,潭州西部就跟這些苗人自領的毗鄰。
苗人部落眾多,差異很大,所以苗人與漢人之間,苗人與苗人之間經常為了一些水源、田地爭鬥。
潭州下轄七府四十一縣,長沙府、嶽州府、衡州府、辰州府、隆興府、吉州府、撫州府。
衡州府下屬五個縣,包括衡陽、茶陽、祁陽、桂陽、平陽,是一個中等府。
衡州再往西,就是貴州所領的縻州苗人區域,所以在祁陽縣境內臨近苗人的地方有個武岡寨,有邊軍駐紮。
祁陽因地處祁水之南而得名,漢屬零陵郡,直到大夏置潭州,廢零陵郡,複祁陽縣歸屬衡州府。
目前的祁陽縣所轄超過原零陵一半的地域,麵積大,人口稀少,全縣人口不足三十萬,且有好幾萬的苗族人,算是個多矛盾聚集的一個地方。
袁睿沒有從水路走,時間充足,他想著沿途查看一下民情,就選擇了陸路。
本來聖上給了一個月的假,再加上一個月的路程花費,他在二月底之前到祁陽就可以了。
從京城到祁陽二千五百多裏,確實太遠了,道路也不好,一個月都要勉強。
臨行前,郡主是千叮嚀萬囑咐,要不是有孕在身,她都要親自跟著來的。
為了確保路上的安全,魏國公還從自己的心腹親兵中挑選了五名護衛交給了袁睿。
這次袁睿也知道路途太長了,隨時都可能會有意外情況發生,不能隨心所欲。
他這次是去做官的,可以依照官場上的規矩辦事,跟著官驛走就好了。
所以袁睿也就每天按照正常作息,半天一個驛站,每天傍晚到了驛站就休息,平均每天七八十裏。
袁睿這次上任還有個特殊的情況,前次他被免職,本來六品的品級就沒了,隻剩下一個郡馬的勳位。
按照這次知縣的職位,本來應該是七品的品級,可是聖上不知怎麼,讓吏部下旨的時候,給了一個恩典,又升了他一級,給了從五品的品級。
其實也不是特別恩典,要是袁睿不是進士,不做官,不按照官場的官秩,單作為郡馬來說,品級都到了從二品,這是因為嘉義郡主是二品,他這個相公水漲船高。
再說,聖上還是心裏稍微有那麼一點補償的心思,不然也不會直接給他未出生的子女先賜封了縣公(縣主)的勳位。
讓他出來做縣官,也是給他過渡一下,等他熟悉了官場,明白怎麼做官,時機成熟了,管理一府是遲早的事。
所以每次到了驛站,看到吏部的文書,驛站的主事還是非常殷勤的,國公府護衛,五品知縣,這些在官場上都是硬條件。
袁睿在路上可不想低調,要不還不被欺負死,所以他根本不出麵,雜事都交給了身邊的主事。
這次郡主派了身邊的兩個管事跟著,這兩個管事一男一女,跟著郡主已經七八年了,也是內外事務處理的好手。
泰寧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整整三十五天,袁睿順利抵達衡州府。
離城門還有一箭之地,遠遠就看到幾人跑著迎了上來,袁睿坐在馬車前麵,一下子就認出了來人,齊峰、阿牛在前,後麵還跟著幾個仆從模樣的人。
齊峰和阿牛兩人是提前從京城回來的,他們騎著快馬,不像袁睿,幾個仆從,還有家丁、護衛,三輛馬車,又拉了很多東西,所以十多天就到了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