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袁睿很快就把相關的事情安排好了。
齊峰帶人守西門,這是苗人前來正當麵的一個城門,也應該是苗人主攻的方向。
徐猛帶人守北門,他們兩個人手裏的兵卒都是這次經過簡單訓練的巡丁合成營。
而陳泰帶著團丁守東門,這裏相對來說會輕鬆一點,苗人想要直接攻打有點難度,必須繞過西門和北門。
南門六子跟袁睿說了,他會帶人守著,這裏靠近湘水,苗人很難直接打過來,相對來說容易守。
徐兵、劉主簿跟在袁睿身邊,帶著十多名兵卒,居中指揮。
袁睿其實也不懂什麼指揮,但是她明白一點,隻要自己還在,祁陽的兵卒就不會心慌,就會有鬥誌。
還有一點,袁睿很希望自己能堅持到援軍到來的時候,因為他知道一點,苗人從來幹不成大事,他們太分散了,想要形成完善的組織很難。
還有一點,就是袁睿已經提前做好了相應的準備,他相信祁陽能守住。
幸好前段時間二公子報信,袁睿特意讓人準備了很多守城的各種軍資裝備,算起來,對上一般山匪應該夠了,可是,苗人,真不敢說。
即使提前做了好多準備,很多百姓還是意見很大,有的根本不相信苗人打來了,有的舍不得家裏的那些財物。
袁睿這時可不會管這些,如果城池破了,就不是錢財的問題了,沒有了人,那些財物能幹嘛。
幾十名捕快、衙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胡縣丞和劉主簿兩人也是縣衙裏的老人,相信他們的百姓還是很多的。
有些富戶更是非常惜命,沒費太大的口舌,一多半的百姓開始從南門出城,順著湘水到各處去逃命了。
這裏麵袁睿委托胡縣丞和劉主簿說了兩點,隻要以後打退了了苗人,老百姓回來,所有的房子、地契都認,家裏的東西也不會有人動。
但是萬一要是城破了,百姓的家被毀損了,官府也認,但是毀壞的財物縣衙隻能盡量做補償。
三天的時間,祁陽縣城裏除去留下的三千多名團丁、鄉丁、巡丁,隻剩下了六子招募的幾十名有武藝的青壯了。
袁睿本來還有一個擔心,就是這些非正規軍一旦遇到危險,首先會惜命逃走,可當他看到那些實際上跟平民百姓沒有兩樣的兵卒,一下子就放心了。
這是祁陽,是他們的家,是他們生長的地方,有人來奪取的時候,他們能做的就是奮起反抗,不然,他們的家小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
時間再回到十天前,武岡軍寨的田家康已經得到了消息,盧陽被苗人占了。
武岡軍寨嚴格來說不是一座城池,之所以稱為軍寨,就是因為它是由五個大寨組成的。
離盧陽最近的是峽口寨,這裏之所以稱為峽口,就是因為這裏算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武岡軍駐守了一個營,一千五百名兵卒。
再後麵就是山塘寨,不大不小的一個山寨,有一些百姓,也駐紮了幾百名兵卒。
再往東靠近祁陽縣境的地方是赤木寨,這也是一個關口,防守著祁陽和武岡之間的狹窄通道。
武岡軍寨的南邊也有兩個寨子,一個武陽寨,靠近靖州,跟苗王打交道比較多,因為關係比較近,隻有幾百名兵卒駐守。
還有一個是城步寨,這是武岡跟交州的交界處,也是一個小關口,起到了溝通兩州的作用。
這樣分布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本來就不到五千的兵卒,也不是用來打仗的,最多就是在漢苗中間設立一個緩衝地帶,以防萬一的,在矛盾激化時可以稍微抵擋一下。
田將軍聽到消息就趕緊把山塘和武陽兩個最近的軍寨上千名兵卒調到了峽口,算是勉強彙合了兩個營的兵卒。
可是這點人確實作用不大,沒等他做過多的布置,苗人到了。
苗人這次領頭的長老是武陵蠻四大長老之一的枯木長老,他對於峽口寨的情況非常了解,也清楚峽口寨一定是武岡邊軍的重點防守地。
但是他有自己的辦法,苗人根本不會走什麼關口,漢人對於爬山這種事不在行,才有了什麼關口之說。
但是苗人不同,不能走關口,直接翻山就好了,不管是陡坡還是懸崖,這些都難不住苗人。
要說田將軍沒想到也是不可能的,可是他能怎麼辦,這麼大的山,難道撒開一條線。他隻能將所有的兵卒都放在軍寨裏,至少還有個遮擋的地方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