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當羅文光站在岸上的第一時間,就被驚住了,祁陽南門這裏已經是打得不可開交了,到處都是青壯,要麼是抬著傷兵下來,要麼是抬著物資上去。
羅文光心裏就是一沉,苗人怎麼會來得這麼快!
要說大夏哪個州巡察使最不好做,那一定是貴州,這裏太複雜了。
貴州從地麵上來說,管轄的區域也不小,北靠蜀州、南靠交州、西鄰大理、東接潭州。
按說貴州三麵跟其他州相鄰,唯一麵對的外藩大理,還不是非常強大和好戰,應該有一個比較平穩的發展局麵才對。
可是,看看貴州府縣的設置,就知道情況為什麼沒有這麼好做了。
貴州現在下轄隻有三個府,靖州、播州、矩州,這三個府城也是既有苗人也有漢人的地方,隻不過漢人僅占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除去三個府,貴州還有龐大的區域屬於苗人,靠近大理的是烏蒙,靠近潭州的是武陵,靠近交州的是多民族交集的十萬山。
說這些地方屬於貴州管轄,其實是不準確的,最真實的情況是他們根本沒有什麼朝堂意識,完全自治。
現在貴州大部分區域就是憑借著播州和靖州兩個地方往深處慢慢滲透遷移,所以百年來,漢人慢慢深入,已經進到了矩州,也逐漸將周邊很多地方的苗人同化。
不但有些苗人開始學習漢人的播種方式,還會主動和漢人交換物品,學習語言等。
萬苗山高嶺麻坡寨,位於靖州府東北七十裏的一處山穀中,是苗王世代居住的大寨,這裏距離武岡軍的武陽寨,僅僅隔著兩座大山,直線距離不到二十裏。
最早的苗王到底姓什麼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自從百年前,跟著康寧聖上一起抗擊蒙人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王後,第一代苗王就開始改姓王,這是康寧聖上特意賜的漢姓。
本代苗王按照漢姓的名字,叫王瀾,算下來,已經在苗王位子上坐了二十年,還是上一代苗王死後,作為苗王長子的他稟告了朝堂,由當時的紹寧聖上下旨賜封的。
這幾天,苗王同時接到了很多的消息,有盧陽的,也有武岡的,還有武陵的,說得最多的就是武陵山的苗兵出山了,不但占據了盧陽,還準備來找他麻煩。
他在苗人中間還是有很大的威望的,特別是幾年前,他響應朝堂的政令,從周邊苗人部族中征調了三萬人跟隨大軍出征,給苗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讓很多族人對他更加尊重,也更加信服。
現在苗人中,不算生苗,他的勢力最大,周邊部族歸屬他的有幾十萬人,要是真遇到亡族的危險,征調十萬苗兵還是沒問題的。
但是現在是苗人之間的爭鬥,包括自己的屬地中就有不少苗人是信服大巫祭的,真要是和大巫祭正麵對戰,也不能說完全有把握。
當然如果大巫祭不管不顧地過來要他的命,那也不那麼容易,不說別的,單是周邊幾個大村寨,至少萬人是完全聽從他的,自保能力是有的。
可是現在,不是自保的問題,大巫祭已經動手了,他不但要保證自己的安危,還要協助朝堂安撫好苗人。
大巫祭想什麼他也知道,無外乎就是身份和權勢,不希望他這個苗王在苗人中成為獨一份,想著他自己也能成為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
但是,想著起兵來逼迫朝堂,大巫祭肯定是錯了,就這幾百萬苗人,哪裏能夠跟朝堂上百萬大軍對抗,不是作死是啥。
他現在考慮的還是怎麼應對為好,出兵直接對抗肯定不行,不說自己這點人不是武陵那邊的對手,就算是能打,也不能打,不然損失最大的還是苗人。
最好便宜的是大夏朝堂和周邊的其他部族,這個事情做不好,苗王的位子就沒了。
朝堂現在是還沒來得及派兵,這個時候,他能做的就是先拖一下,幫著朝堂把時間騰出來,同時也把苗人的勢頭拖一下,不要折騰太大了,不然朝堂真發火了,以後也是麻煩。
要不說能坐在這個位子的上的都不簡單,這個老狐狸能在苗人中這麼多年不倒,還是有原因的,他直接讓人專程拿了自己的書信前往武陵,直接找大巫祭商談。
苗王認可大巫祭祖神傳承的身份,也同意大巫祭在苗人中成為最高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