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陷害(2 / 2)

孟軍聞言歎了口氣道:“我當時也沒太在意,畢竟每天受刑的人不少,你要不是每次都又喊又叫,我還不一定記得你。”

他回憶了一會兒接著道:“他們總要你承認,蘇慶當時下令隊伍前往代國埋伏圈。可你一直不認,喊得最多的就是,‘都督肯定被騙了’,‘你們內靖司不是好東西’,其他的我記不得了。哦,對了,他們打你打的最狠的就是第一次,你說了一句‘都督去...借兵了’,借兵的地名我當時沒太聽清,好像是青上郡,也好像是青北郡。你一說完他們就玩命抽你,還特意把裏麵隔音的陣法發動了,這陣法他們平時可都懶得用。”

沈嶽聽罷仔細思索起來:如果是蘇慶下令連夜讓隊伍開拔,前往敵軍包圍圈。為什麼這韓元會喊“都督去借兵了”。難道當時隊伍開拔之時,蘇慶根本不在軍中,是有人傳了蘇慶的命令調動了隊伍?

從韓元的表現來看,要是蘇慶真的叛國投敵,韓元沒有硬扛著為蘇慶洗地的必要,所以他說的應是實話。

而這錦衣衛,哦,不,這裏叫內靖司,他們不準韓元喊“都督去...借兵了”,說明他們八成被打過招呼,不準韓元這麼招供。那蘇慶真可能去了某個地方借兵,但那個地方對打招呼的人來說是個忌諱。

經過分析,沈嶽腦中逐漸有了一些眉目,他覺得蘇慶很可能為了某個目的,在當夜跟呂義、吳達商量了借兵事宜,敲定之後自己前往協調,但因某個原因滯留在借兵處,最後有人假傳蘇慶命令把大軍騙到了包圍圈,導致全軍覆沒。

這樣看來,整件事情的突破口很可能就是蘇慶前往借兵的青上郡或者青北郡,找到這個地方好好調查,翻盤的可能性很大。

他又向隔壁問道:“大哥,您知道蘇慶,啊,不,蘇都督的大軍集結在哪嗎?”

“小子挺聰明的,看來是發現問題關鍵在於那個借兵的地方了,我雖不知道具體的大軍集結地,但以往朝廷與北境代國交戰,都是通過三處集結:一是出鳳玲關打擊代國西翼的白樓王,二是出虎踞關直接打擊代國皇帝所在的中央勢力,三是出青木關打擊代國東翼的靈月王。”

孟軍思考了一會兒,接著道:“你喊出的青上郡或是青北郡都是東部的邊郡,所以出青木關集結部隊打擊靈月王的可能性最大。因為青北郡離青木關較遠,青上郡離青木關更近,先帝在位時就此直接把青木關交由青上郡管轄。”

他突然嘿嘿笑了兩聲,詢問道:“小子,我也說了不少了,考你個問題,你覺得蘇慶如果去借兵,會去哪借呢?”

沈嶽聞言思索片刻道:“青北郡的可能性最大。”孟軍咦了一聲,頗為驚奇的問:“為什麼呢?那裏距離大軍集結地可是更遠啊。”

沈嶽心想:我要是這點事想不明白,就白看那麼多遍《三國演義》《孫子兵法》了。

沈嶽道:“因為不符合常理。按大哥的描述,蘇都督應是從東線出青木關集結隊伍,如果蘇慶是借兵,說明要麼是現有的兵力不夠,要麼是現有的出兵方向無法達到某個作戰目的。兵力不夠是不可能的,出兵規模肯定經過了深思熟慮才敲定的,正麵對敵肯定沒有問題。那最大可能就是蘇都督希望從後側包抄代國正麵對陣的部隊,所以要前往青北郡,因為那裏距離出關集結地遠,我雖不知這個郡的具體位置,但如果想要包抄,隻有青北郡處在合理的位置。”

他頓了一下,幹笑道:“我手頭沒有地圖,隻能這樣瞎猜了。”

孟軍沉默了會兒,歎息道:“你這可不算瞎猜,小子,你倒是個人才,唉,大概實情跟你說的八九不離十了。”

他隨即又自嘲地笑笑:“可惜你也得跟我一樣死在這兒,軍人無法死在戰場上,卻死在這群宵小手中,做了鬼也要受老弟兄們的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