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1 / 1)

這是一篇記實傳奇小說,書中所述說的事實、情節,在很大程度上是真實的。故事中的幾個當事人,至今還活在世上。是青海河湟地區百年罕遇傳奇故事。

小說的前半部分,著重述說了商界奇人‘朱雲騰’從孩子開始,不遠千裏,跋山涉水,學商經商的艱難路程中的傳奇事實。中間部分,主要述說了故事中的另一個當事人,朱雲騰的養子‘朱進財’從小到老,一生的“倒黴”經曆。之間,充滿了巧妙與傳奇。最後的部分,是朱雲騰的遺孀,八十多歲的老婆婆,朱進財的養母,為霸百萬家產,不惜動用巨資,把年近六十的養子朱進財,掃地出門。最終直落得百萬家產無蹤跡,老來無靠受煎熬,六十多歲的養子無家回,苟延殘喘。

這是一部悲劇小說,兩代人,近百年的人生曆程。在一個‘收養’的家庭中,出現些感情不真,虐待的什麼事,也在所難免,可是,如果一個個性乖漲、跋扈,與一個個性軟弱,感情摯真的相處幾十年,奇巧、傳奇的事就必然而生,大有嚼頭。

故事充分地把一些人的‘個性’顯露的淋漓盡致,也顯示出社會上的另一麵的推波助瀾與無奈。所以,隻能引用一句古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否真的如此?這就需要各位看官自己去思考,去琢磨,去慢慢嚼。

本人雖然喜歡寫寫看看,但是從來沒寫出過什麼東西,出過什麼書,老了老了卻破天荒地去寫這本書,這是我的第一,也很可能是我的唯一,問題是我自己知道自己,沒有文化底蘊,更談不上什麼寫作天賦,就一個小學六年級這點墨水,還破天荒的“寫書”?別,笑是笑別笑掉大牙。所以,難免有許多的不是、不對,不到與錯誤的地方,希望各位看官多多批評指導。

寫在前麵的話

我首先聲明:我並非隨便杜傳,而是一部記實小說。在我啟筆時,文章中的好幾個個重要人物,還生活在這個世上。這是一件非常真實的奇案,是河湟地區百年難遇的奇案。

在青海省湟中縣大源鄉西北二三公裏處,有一條深溝。好深,足有五六仗。人們叫它“幹河”。可見,好多年以前,是一條汛湧的大河。在幹河那邊,有一個小村子,叫“下重台”村。村裏有一戶人家,姓李,叫李六十三。六十八九,七十來歲。他家的後菜園裏,有新蓋的兩小間土房子,裏麵住著一位八十多歲幾近九十高齡的老婆婆。這位老婆婆無兒無女,現狀非常非常淒慘。腰已經直不起來了,拄兩個拐棍還走不穩。老婆婆也姓李,叫李瑰花。是李六十三的四姨媽。李六十三也七十多歲了,哆哆嗦嗦很難照顧好四姨媽的生活起居。老婆婆每天就這樣饑一頓,飽一頓的過活著。可誰能想得到,老婆婆的前幾年,前十幾年是湟中縣有名的“富婆”。湟中縣商界巨子“朱雲騰”的遺霜。

朱雲騰於一九八九年去世

,留給老婆婆上百萬存款和湟中縣塔爾寺最火地段的商店。朱雲騰去世後的十年裏,隻有養子苦苦撐著。老婆婆為了達到“攆子霸產”的目的,大大的動了一翻幹戈,動用了多年沒有動用的資金,最終大獲全勝。可是,還不到三年的時間,老婆婆就給“敗”了個精光。她那知道,螳螂撲蟬,黃雀在後。而自己已經是八十多的人,不知與“八歲”有多大區別?“人”,你能“攆”得了,“產”,你豈能“霸”得?

一個人犯了罪,再嚴重,汙染的隻是河水,如果是“執法者”,汙染的就是“水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