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的成功了。”張道然將眼鏡取下,鏡片擦了又擦,然後再戴上,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張教授,你看到了什麼。”清華研究院院長劉文理目不轉睛地看著那團光球,忍不住老淚縱橫。

“我看到了人類在這個深受汙染的星球上延續十萬年,百萬年的希望。”張道然嗟歎說。

在學術界,可控核聚變實驗有個通俗的別稱——人工太陽。

因為給予地球萬物光熱的太陽,就是靠內部不斷產生核聚變,給整個宇宙提供生命能量的。

根據科學探測結果,目前地球能源的主要資源——煤炭,將會在一千年內就發掘殆盡。

不僅如此,因為長期用石油和煤炭取暖,溫室效應日益嚴重,衛星探測到,兩極的冰山已經開始融化。

如果放任事態發展,五百年內,兩極冰山就會全數融化,到時所有陸地,都會被海水淹沒。m.X520xs.Com

沒有新的能源代替,地球將會變成一顆無法再發光發熱的死星。

可控核聚變實驗,能夠提供一種完全無汙染的新型能源。

這種能源的源頭,是海水裏的氘元素。

地球的百分之七十麵積,都被海水給覆蓋,氘元素的數量,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一旦可控核聚變成功,石油和煤炭之類會給地球帶來嚴重汙染的能源,再也不需要開采了。

地球生命的延續,最緊要的就是解決環境汙染問題,清潔的環境,必然能讓地球生命多延續數萬乃至十萬年。

除了環境,地球生命最大的威脅,就是糧食問題。

每年非洲,都有數十萬人因為糧食不足餓死,比疫病死亡的數量多許多。

能源無窮無盡的情況下,機械人的應用也必然更為廣泛,到時,本來無法種植糧食的地方,比如沙漠,比如海洋,都可能在機械人的幫助下,大規模種植農作物。

陳遠的這項研究,說是延續人類未來生存希望的研究,是毫不為過的。

也難怪這群專家教授,一個個激動的老淚縱橫的。

陳遠倒是沒啥感覺,秀了一把後,就去記錄主控電腦上的數據了。

可控核聚變並不是點火成功後就了事的,還要穩定運行一段時間,才算成功。

他要將這些數據,寫進後麵的研究報告裏。

當然,外麵的專家教授並不這麼想。

他們覺得,在如此簡陋的條件下,陳遠能夠將“人工太陽”點亮,已經是聞所未聞的成功了。

此刻,這群年近古稀的專家教授,就像陳遠的迷弟一樣,滿眼都是星星。

不停地搜腸刮肚,將一切能想出來的溢美之詞,全都加諸於陳遠身上。

隻有馬校長看的一臉癡呆,根本融不進話題。

他實在憋不住了,摸著腦袋問:“剛才……陳同學點亮一團火球的實驗,是很厲害的實驗嗎?”

突然間,所有人都啞口無言,目光聚集在馬校長身上,仿佛看白癡一樣。

這可是延續人類種族未來的超級實驗,在你嘴裏,居然變成了“點亮一團火球”,說的好像點蠟燭一樣輕鬆。

趙署長暗罵一聲笨蛋,縱然也不全懂可控核聚變實驗的成功究竟有多牛掰,可他會察言觀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