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華夏有了這樣的年輕潛力股,騰飛指日可待。”

“您老倚老賣老也有個度,人家的項目小組,有兩彈一星科學家勳章,有圖靈獎提名,有航天獎獲得者,這還潛力股?這已經是我華夏頂級科研小組了好嗎?”

“咳咳,不要研究這些,我們開始正題吧。”

這些專家都在核物理領域浸淫多年,很快就看完了陳遠的報告。

他們一看就大概知道了陳遠實驗的原理,那就是用類似彈爆炸的原理,進行發電。

彈爆炸後,會引發粒子的衝擊,產生類似激光的能量。

隻要善加利用,這個激光的能量,就可以轉化為電能,從理論上來說,這個實驗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是所有專家都明白一個真理,理論歸理論,實踐歸實踐。

有些東西理論上可行,現實裏根本沒辦法做到。

打個比方,完美的魔比斯環,理論上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連小學生都知道,但是沒有厚度的平麵,這種東西,現實裏根本沒辦法製造出來。

核爆發電也是如此,小型實驗上,核爆發電已經成功過無數次,無非是輸出轉換能量多少的問題。

這個項目的小型實驗,可以說都沒有進行的必要了。

但是一轉為大型實驗,立刻會產生各種各樣無法解決的難點。

尤其是使用的是核爆,還會給國外勢力帶來借口,說華夏國在借機進行彈實驗等等。

有幾位專家,當年是親身參與過熊大國科學家的實驗的,知道這個項目的難度,絕對不是一份簡單的報告書可以總結出來。

結果,他們的意見,也和軍工委長官一樣,分為兩派。

“這個項目耗資巨大,當年我可是參與過熊大國科學家的實驗,成功率渺茫,我看還是算了吧。”

“當年那都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幾十年前的事情,能夠作為範例嗎?”

“可是幾十年來,就沒人能夠在核爆發電上取得任何突破!”

“可控核聚變也是從幾十年前,熊大國科學家就開始研究,同樣幾十年沒突破,還不是被陳遠研究出來了。”

“我們是科學家,要相信事實,而不是盲信人!”

在諸多科學家中,發言頗有分量的諸葛隆院士,這次非常反常,一言不發。

直到所有科學家的爭論告一段落後,諸葛隆院士才看向陳遠。

“陳總工,你好,我們很久沒見了!”

陳遠也是很有禮貌地說。

“諸葛院士好!我還希望,有天能和你合作項目呢!”

“我們不是正在合作項目嗎,理論上,一箭多星的總負責人還是我哦!”

諸葛隆院士笑了笑,然後,才拋出了他真正的問題。

“據我所知,一箭多星項目還未真正結束,那邊螺旋引擎的研究才剛剛開始,你又要進行核爆發電的實驗。”

“科學家,最忌諱一心多用,三心二意。”

“同時進行這麼多項目,你的身體吃得消嗎?”

。您提供大神為保研,我研發了可控核聚變的為保研,我研發了可控核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