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刺董英雄曹操被麾下將士捕獲,楊原大驚,忙到獄中探望。
楊原故意問道:“我聽說丞相待你不薄,為何要自取其禍?”
曹操不屑道:“燕雀安知鴻鵠之誌!你既然已經將我捉住,隻管拿我前去請賞,何必多問!”
楊原嗬嗬笑道:“曹公勿擾,適才不過相試耳。”
曹操大義凜然:“吾祖宗世食漢祿,若不思報國,與禽獸何異?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間圖之,為國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
楊原問道:“曹公此行,將欲何往?”
曹操站起身來,大聲說道:“我將歸鄉裏,發矯詔,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誅董卓,此我之所願也。”
楊原大喜:“不瞞曹公,我今已糾結義軍,準備起兵討伐董賊。本欲以我之熱血,喚起天下群雄討賊之熱情,今有曹公在此,我願投於曹公麾下,共圖大事。”
二人交談甚歡,楊原深感曹操愛國之心,遂決定拜曹操為主,曹操讓其留守中牟,暫時不要動兵,等曹操義軍前來。
“主公,此去一路小心,屬下在此等待,一旦主公有召,屬下在所不辭!”
“好,伯仁,你也保重!”
“主公,保重!”
曹操一路回到陳留,與其父曹嵩商議。
曹嵩得知了曹操誌向之後,決定全力支持曹操,變賣家產,同時給曹操推薦了當地大富豪衛弘。.伍2⓪.С○м҈
衛弘與曹操交談之後,認為曹操必成大事,遂決定傾盡家資相助。
曹操大喜,決定先發矯詔於天下,然後召集義兵,樹起白旗一麵,上書“忠義”二字。
一時間從者雲集,曹操得軍三萬,衛弘為其置辦衣甲旗幡,籌備糧草軍械。
這一日,有陽平衛國人,姓樂,名進,字文謙,來投曹操。又有一個山陽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來投曹操。
曹氏、夏侯氏為大族,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繼給曹氏,因此乃是同族,得知曹操之事後,亦決定全力支持。
曹氏,曹洪字子廉、曹仁字子孝;夏侯氏,夏侯惇字元讓、夏侯淵字妙才,各領兵數千前來相助。
再有中牟縣令楊原,主簿任峻引兵三千前來。
自此曹操擁兵四萬,大將八員,開始訓練兵馬,整頓兵器,準備起兵反董。
卻說袁紹收到曹操的矯詔之後,召集麾下文武,帶兵三萬,離開渤海來與曹操會盟。
二人相遇之後,曹操作檄文送達各州郡。檄文寫著:
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曹操發出檄文之後,各路諸侯紛紛起兵相應。
第一路,南陽太守袁術帶兵三萬。袁術自袁紹逃出洛陽後,也跟著離開了洛陽,在家族的幫助下,成為了南陽太守。
第二路,冀州刺史韓馥帶兵三萬。
第三路,豫州刺史孔伷帶兵三萬。
第四路,兗州刺史劉岱帶兵三萬。
第五路,徐州刺史陶謙帶兵三萬。
第六路,陳留太守張邈帶兵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