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柔與赫連筠的孩子,出生在陳婉柔被立為王後的第二年,是個男孩。赫連筠給他起名為赫連高,接著在他滿月宴那天,被赫連筠立為了太子。

因為孩子的到來,少不得讓陳婉柔從赫連筠身上分走一部分精力,赫連筠還為此生了不少悶氣,恨不得將他再塞回肚子裏去。

陳婉柔哭笑不得,笑他怎麼連孩子的醋都吃,他卻有理有據地說,孩子在她腹中十個月,他就素了十個月,為她擔心了十個月,他聽說有突然腹死胎中的,還有臨盆時難產的風險,想到這些,他就焦慮得不行。

好在平安順遂。

如今一晃三年過去了,太子高早就會跑會跳還會背詩了,有宮人、乳娘以及教課先生這些人哄著陪著,陳婉柔的私人時間便多了,赫連筠隻要閑下來,第一時間就跑去和她黏膩在一起。

明明在別人眼裏是副生人勿近的樣子,可一到她這裏,就像個沒長大、喜歡討糖吃的孩子。既粘人,又幼稚。

陳婉柔也樂得縱容他,因為她永遠都忘不了,懷胎十月期間,她常常無緣無故的情緒不好亂發脾氣時,這個男人,是如何將自己所有的包容和溫柔送給她的。

他寵她,愛她。而她獨占君寵一事是整個楚國都知道的。為此,當朝中賢士和大臣們勸諫赫連筠擴充後宮,開枝散葉,卻被赫連筠果斷拒絕了時,便順理成章的給她貼上了“紅顏禍水”這個不太友好的標簽。

但這個標簽太沉重了她可不敢要。

“紅顏”她認就認了,“禍水”是什麼鬼?

她隻是獨霸著一個男人罷了,又沒禍國殃民,更何況,這幾年來她可沒少為提高楚國的GDP勞神出力好吧,說她是禍水,她才不認。

然後陳婉柔立誌要將這個標簽撕下,這次終於被她逮到了一個機會。借著眾臣商策平定內亂這件事,決定要幹一件“大事”!

她在這個時代的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井田製”。

彼時消息一出,舉國嘩然。

楚國連年開戰,被毀的農田,以及因戰爭荒棄了的田地到處皆是,而糧食短缺則成了國家首要解決的問題。

更何況因為經常食不果腹,導致流民地寇四起,朝堂經常因此頭疼,隔三差五就要派人去壓製。

且說他們住在王宮中,享受著錦衣玉食,看不到的地方,其實還有很多人都吃不飽飯。

陳婉柔知道民政有多麼複雜,但她還是想要試一試。

“井田製?”

當日她站在殿中說完自己的想法後,眾臣一時間醍醐灌頂。

陳婉柔說得不錯,數百年來,土地都屬於國家,百姓們在種田上一直都是被奴役著勞作,沒有任何積極性,他們慣於偷懶耍滑,但一旦有了自己的田,多勞多得不說,還可以自由買賣,那就必定會用心耕作。

他們有固定的主君,天下太平,穩定性不用擔憂,這個確實非常具有說服力,以及誘惑力。

眾人包括赫連筠在內,一次又一次見識了她的“厲害”,不由被她的才華深深折服。並對提出來的這個想法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施行。

這女子見識非凡,想法新奇,大家慢慢對這婦人發生了改觀。而要說改觀最大的,當屬藺無奚。

藺無奚表麵心高氣傲,誰都瞧不起的樣子,其實是個實事求是的人。他隻敬佩人才賢士,隻要有才華,他就會欣賞多看一眼。

其實這幾年來大家有目共睹,陳婉柔當年所獻計策不僅派上了大用場,起到關鍵性作用,在與赫連筠一同回楚後,還提出了很多耳目一新的有效政策。楚國能夠一步步走上自強的道路,她功不可沒。

想起過往對她的偏見,以及險些釀成大錯,此時不禁為之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不已。

藺無奚整袖行禮,由衷欽佩道:“王後思維敏銳,確素有大智慧,乃國之福也。”

雖然因為之前的恩怨對這人沒什麼好感,但看在他憂國憂民,兢兢業業為自家老公打工的麵子上,她就大度一次好了。

陳婉柔連忙扶起他,假裝謙虛了一下,還不忘借此吹捧他一頓。

然後,給他吹得更加慚愧了。

井田製在個別地方小規模實行後,第一年秋天,就看到了顯著的成效,解決了一部分流民的溫飽問題。楚人,都很欣慰。

看到豐收,陳婉柔自然也很高興。赫連筠看著她笑得一臉開心的樣子,忽然覺得做個勵精圖治的好國君也不是不行。

回到井田製上,當然收獲是有的,不過還是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在實施過程中,因為南方多丘陵,不好開展,因此大片的土地都處於閑置中,於是這個時候陳婉柔又提出了“水車”這個詞。

水車的原理並不難,隻要稍微花些心思造出來,便可以讓荒著的丘陵變成能夠耕作的農田。

陳婉柔一次又一次提出自己的政見,並得以實現,改善民生,很快在人們心裏豎起了光輝神聖的形象。

大家都將她視為楚國的福星,像信奉神明一樣敬仰她,愛戴她。

日子悄悄過去,楚國國泰民安,日漸興盛。但與宋國之間的隔閡卻也日漸加劇,摩擦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