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花和薛長河打價格戰,剛開始確實生意好。恨不得一個鋼蹦掰兩瓣花的村民,五分錢確實很吸引人。
漸漸的,有人發現馬蘭花兩口子做事不地道,稱秤的時候用小拇指壓秤杆;有人還發現馬蘭花的秤砣上撬掉了一塊。
經營個好口碑不容易,壞掉個口碑很容易,馬蘭花的豬肉賣不動了,再便宜一分錢也不幹了。因為都知道,便宜那分兒八厘的,還不夠人家在秤上宰的。
一天賣不完,那就賣兩天,第二天賣的肉不新鮮,價格隻能一降再降。但馬蘭花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主,虧本肯定不幹啊?無意中聽人說薛長河買個了針管,她就像窺探到薛長河賣肉一夜致富的秘密一樣,原來可以這樣玩。
給肉注水啊,份量上去了,賣的便宜也有的賺,還比原先賺的更多。因為價格吸引人,馬蘭花賣肉賺了個好口碑,一度薛長河以及跟著他幹的那幾個人,豬肉更不好賣了。
但薛長河堅持不降價,這東西價格降下去,再漲可難了,漲就掉口碑。
賣不掉的肉薛長河回收,製成灌香腸。顧慢第一批製作的香腸風幹適中後,上鍋蒸熟,第二天就出現在肉攤一邊的竹籃裏。
價格標注1.5元一斤。
自然有人好奇這是什麼?李桂蘭早就把一根香腸切成數個薄片,插上竹簽供人品嚐。喵喵尒説
水份流失掉的豬肉自有一番滋味,再加上油鹽適中,醃製到位,入口留香,在物質不發達的八十年代,確實很吸引人的眼球。
為了嚐嚐鮮,打個牙祭,手裏有倆小錢的工薪階層你半斤我幾兩,倒是比豬肉好賣。
負責製作的婆媳兩個戰果累累,堂屋掛的一溜一溜的。李桂蘭是主要勞動力,一天要切十幾斤,甚至幾十斤的肉其實挺累的,有時候讓於紅雪遇上了,她也會坐下幫忙。
因為薛長民每天都過來拿肉,於紅雪和顧慢走的也近,反正她沒打算靠她那個婆婆。
馬蘭花親自上門讓兒子去她那兒拿肉,價格比薛長河便宜。小兩口一商議,還是算了吧,說好聽是拿肉,說不好聽的就是義務打工了。
馬蘭花薅羊毛,除了她自己,誰都薅。
而在薛長河這裏拿肉,賣不掉的可以拿回來,最不濟一天也能掙兩塊錢,遇上一個集能掙四塊多,對於紅雪來說,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
她知足,也感恩,誰好誰壞她看的很清楚。
“這個叫什麼呀?”用針筒一抽一送,好神奇。
“這叫灌香腸,可以當下酒菜,也可以買了走親,這可是純肉的。媽,昨天有沒有剩的?有的話讓紅雪嚐嚐。”
於紅雪可不好意思了,純肉的,肉多貴啊?
“大娘,不用嚐了,肉哪有不香的?”
李桂蘭知道顧慢大方,還有點俠女風範,她說讓你嚐嚐,肯定不是麵子工程。
爺爺走街串巷買豬辛苦;公公整天跟著幫忙辛苦;薛長河殺豬賣豬肉那是主要勞動力,更辛苦;她和婆婆也很辛苦。既然都辛苦,營養一定得跟上,顧慢隔三差五就會整上一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