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2 / 3)

朱祁鈺和胡濙談完了李賓言的事兒,又說起了袁彬奏疏上講到的亡國循環,他覺得頗為有趣,而袁彬和李秉的見解很深刻,亡國的循環,這個循環是建立在生產力因為戰爭導致急速下降。WwW.com

”父親,為何倭國的那些大名完全打不過袁指揮呢?”朱見澄奇怪的問道。

按照天時地利人和而言,袁彬是大明人,而倭國的大名是倭國人,地利和人和應該站在倭國大名那邊,但是袁彬屢戰屢勝,朱見澄自然有些奇怪。

”有軍事天賦的人,就是可以為所欲為。”朱祁鈺有些羨慕的說道:“袁彬有軍事天賦,身後更有大明,自然屢戰屢勝了。

朱祁鈺看著朱見澄迷惑的模樣,繼續說道:“正常打仗,是敵二十萬,我三十萬,打完之後,敵人死傷潰逃俘清零,而我方損失部分。”

“但是袁公方打仗啊,是敵二十萬,我三十萬,打完之後,變成了敵人清零,我方五十萬。

”啊?”朱見澄瞪大了眼睛,仗還能這麼打的嗎?

”袁公方手中的武士,全都是倭人。”朱祁鈺笑著說道:“這就是政治勝利啊,袁公方每次打仗之前,隻要在陣前生火做飯,敵人就投降了。”

”倭人困苦,就連征戰的武士都吃不飽飯,但是跟著袁公方就能吃飽飯,這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袁彬在倭國如此逞凶,為何沒人治治他呢?

因為想要治他的大名,手下的武士最後都變成了袁彬的武士。

在袁彬攻打安藝國的時候,山名宗全派了之前的幕府官僚去遊說,本來意圖策反投靠袁彬的山名氏武士,哪怕就是無法策反,打壓一下士氣也是好的。

不曾想,非但沒能勸降成功,反而激發了這些武士的士氣,這些武士氣勢如虹,一鼓作氣的拿下了安藝國。….這就是袁彬在倭國橫行的底氣和本錢,他個人的勇武,在戰陣之上,反而並不是關鍵。

“父親打算如何處置倭國呢?“朱見澄有些好奇的詢問道。

朱祁鈺確信的說道:“一個完全混亂的倭國符合大明的利益。”

倭國和琉球完全不同,琉球和雞籠島很近,而雞籠島現在的大開發,正在從六合之地逐漸變成了四方之地,隻要雞籠島不丟,那麼大明在琉球的統治,就是長治久安。

但是倭國不行,倭國完全都是海島,即便是全麵伐倭,占領倭國本土,統治也會如同當年的交趾那樣,無法長治,更無法久安。

倭國這樣的地理位置,注定隻能是大明的六合之地,那就讓它混亂,它越混亂,大明才能得到更多的白銀。

朱見澄這才點了點頭,明白了大明在倭國活動的政治目的。

胡濙畢竟年紀大了,有些精力不濟,朱祁鈺這才停下了問政。

胡濙的年紀大了,可是動作可以一點都不慢,第二天大明的京師坊間就開始流傳,朝廷要再下西洋了,傳的有模有樣,甚至連多少船隻、商貿多少貨物、哪裏招募舟師都說的一清二楚。

這種傳聞本不足為信,直到胡濙在邸報上寫了一篇《論官船出海》。

在這篇邸報的社論裏,胡濙追憶了永樂年間海貿的繁榮,在永樂二十三年的時間裏,各藩國總計朝貢了三百餘次,而在洪熙至正統十四年,各藩屬國總計朝貢不過三十次。

而後胡濙又把鄭和抬了出來,尤其是鄭和平定海盜的諸多戰績,被一列舉,表明官船南下西洋對維護萬裏海塘和西洋的秩序的積極影響。

在最後,胡濙表示水師比京營更加昂貴,尤其是船隻靡費頗重,所以官船出海勢在必行,否則水師靡費何所出?

這篇邸服一出,大明內外議論紛紛,雖然胡濙已經退了,但是這篇社論的影響力,仍然很大。

而胡濙作為知名的投獻諂臣,他的這篇社論毫無疑問,就是陛下的意思,至少證明,陛下有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的打算。

這一下就在朝中內外炸開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