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初九,卯時二刻。
朱慈烺跟隨在朱由檢的身後,離開文淵閣,從側門進入了文華殿。
文華門外的文武大臣,在內閣首輔陳演、內閣次輔魏藻德的帶領之下,進入文華門,其中三品以上官員跟隨陳演和魏藻德進入文華殿,三品以下官員則是在殿外肅立。
當然,六部的給事中以及在京城的監察禦史,身為言官,也進入文華殿。
正月是京城最冷的時節,不斷有北風呼呼吹過,那是刺骨的寒風,站立在殿內與殿外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
眼看著陳演等人進入文華殿,肅立在禦輦之下左首的朱慈烺,往前走了幾步,轉身帶領眾人給禦輦之上的皇上行跪拜禮。
“兒臣(臣)拜見皇上。”
“平身。”
朱慈烺站起身來,往前走了幾步,站在禦輦之下,轉身麵向諸位大人。
陳演再次率領諸多大人,向朱慈烺稽首行禮。
“臣見過太子殿下。”
“免禮。”
簡單的儀式進行完畢,站在朱由檢身後的王承恩上前一步開口了。
“早朝開始,有事奏事,無事退朝。”
短暫的沉默來臨。
應該說早朝幾乎沒有需要商議的事情,大明王朝的局勢已經亂的不能再亂了。
李自成占領西安之後,於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稱帝,建國號大順,正月初五,李自成以皇帝的身份發檄文,欲率領百萬大軍進攻大明京城,正月初七,皇上與內閣商議,決定緊急情況之下調遣駐守山海關的邊軍護衛京城,正月初八,大順軍從陝西出發,出潼關前往北直隸,開始了進攻大明京城的戰鬥,情勢驟然變得緊張,也就是這個時候,左中允李明睿早朝之後私下裏拜見皇上,提議遷都南京,左都禦史李邦華提議太子殿下前往南京監國。
北邊的局勢更不用說,鬆山之戰大敗後,大同、延綏、薊遼等地的明軍損失殆盡,朝廷在北方幾乎無可以調用的兵力,更加要命的是,原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承疇兵敗之後,居然投降了後金,為後金的皇太極和多爾袞出謀劃策,轉過頭來進攻大明王朝。
不客氣的說,整個北方朝廷唯一能夠調遣的兵力,就是駐守山海關的邊軍。
可邊軍是那麼好調遣的嗎,山海關乃是大明朝廷抗擊後金韃子的屏障,一旦失去山海關,意味著後金韃子可以長驅直入,直接進入北方,直接進攻京城。
相比流寇李自成,後金韃子的威脅更大,再說了,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早就有了擁兵自重的味道,就算是皇上下旨予以調遣,也不一定乖乖的領兵前往京城。
可不調遣邊軍,則北方無可以抗擊李自成和護衛京城的兵力。
至於說名氣很大的京營,早就稀爛,沒有任何的戰鬥能力。
局勢已經到了這一步,朝中有些大人可能明白了,這大明王朝怕是維持不了多長時間了。
肅立在前方的朱慈烺,更加的清楚明白,還有兩個多月時間,李自成就要攻陷京城,大明王朝將要轟然倒下,隨之一同倒下的,有崇禎皇帝朱由檢,還有他這個皇太子朱慈烺。
早不穿越晚不穿越,偏偏穿越到崇禎十七年皇太子朱慈烺的身上,這運氣也是絕頂了。
穿越之前的朱慈烺,好歹也是國家的公職人員,正處級的領導,見多識廣,雖然這樣的穿越讓他內心不爽,暗地裏無數次的咒罵老天,不過一切既成事實,埋怨沒有任何作用,反誤了卿卿生命,所以接下來他需要做的就是冷靜麵對。
等死肯定不行,這不是朱慈烺的性格,他在爭取,爭取到對自身最為有利的局麵,如果爭取不到,那就隻能夠鋌而走險,想方設法逃出生天。
按照朱慈烺對曆史的了解,當下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趕在李自成圍困京城之前,迅速前往南京,首先保住性命再說,至於說到了南京該怎麼做,那是下一步考慮的事情了。
當下最大的問題是,父皇朱由檢猜忌之心太重,毫不猶豫的否定皇太子朱慈烺前往南京的建議,朱由檢擔心朱慈烺前往南京之後稱帝,擔心大唐馬嵬坡事件在明朝爆發,一直到這個時候,朱由檢還在幻想著抵禦李自成的進攻,以為朝廷能夠憑借吳三桂率領的邊軍打敗李自成、護衛京城,以為憑著皇帝的天威,能夠一呼百應。
朱慈烺可不能夠有絲毫的幻想,時不我待,每耽誤一天的時間,就意味著他這個穿越者朝著死亡的境地更近一步。.伍2⓪.С○м҈
雖然僅僅穿越半個月時間,不過朱慈烺已經盡全力了,在母後前來探望的時候,朱慈烺不僅僅暗示了前往南京監國的想法,還隱晦的提醒母後,此事需要有朝中的重臣提出來,這樣才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