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1)(1 / 2)

湖廣,武昌府城,巡撫衙門。

何騰蛟臉色陰沉,抵達武昌府城已經三天時間,他這個湖廣巡撫什麼都做不好,本來想著與左良玉好好的談一談,盡量爭取到左良玉的支持,讓其服從朝廷的調遣,免得強行動手引發湖廣震蕩,繼而影響到朝廷的整體布局,誰知道左良玉壓根不給他機會,就在他抵達武昌府城的前兩天,人家就前往黃州府城去了,這讓何騰蛟猝不及防。

左良玉麾下的大軍,分別駐紮在襄陽、武昌以及黃州等地,其中襄陽與武昌兩地為重點,駐紮的兵力是最多的,前往湖廣途中,何騰蛟聽到了很多的聲音,大都是痛罵左良玉麾下軍士的,包括強搶糧草錢財,包括欺負良家婦女,甚至包括殺良冒功。

何騰蛟沒有感覺到吃驚,內閣提供的文書裏麵,有關這方麵的情況說的很清楚很詳細,包括左良玉縱容屬下去劫掠,壞事做盡,自己卻表現的很真正等事宜,其次就是左良玉麾下軍士的實際數目,應該是三十多萬人,不足四十萬人,其中襄陽駐紮十萬人,武昌駐紮二十餘萬人,黃州駐紮三萬到四萬人左右,左良玉心腹大軍駐紮在武昌府。

應該說,身為湖廣總兵的左良玉,牢牢掌控了整個湖廣的局勢,為了養活麾下的大軍,左良玉插手湖廣賦稅的事宜,強迫地方官府拿出來部分的錢糧,當然地方官府也無話可說,畢竟朝廷有這樣的規定,非常時期,若是地方駐軍錢糧不足,地方官府應該給予一定的支持。

大明的兵戶製度早就分崩離析,代之的募兵製,如此情況之下,缺乏了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支持,軍隊一般都無法維係下去,缺錢缺糧的情況時不時的出現,這也是崇禎年間各地駐軍嘩變的最為主要的原因,當然那個時候的軍隊,很少劫掠地方,維持不下去之後,就會有人站出來,要求上峰發放軍餉,最終演變成為劫持上峰,或者是聚眾造反。

在左良玉完全掌控局勢的武昌府,何騰蛟就算是有通天的本事,也無可奈何。

河南方麵的密報傳來之後,何騰蛟坐不住了,朱大典本就在他前麵出發,抵達歸德府城之後,幹淨利落的斬殺了河南總兵許定國,掌控了許定國麾下的軍隊,且按照皇上的囑托,找到了身在開封府城的李岩,詳細部署了穩控河南的各項舉措。

湖廣方麵尚未一點動靜,何騰蛟怎麼可能不著急。

何騰蛟以為,湖廣總兵左良玉在南方的影響力不言而喻,幾乎所有的總兵都看著左良玉,都在看朝廷如何對待左良玉,若是朝廷能夠完全徹底降服左良玉,其他地方的總兵態度絕對改變,一定會服從皇上和朝廷的調遣,若是左良玉真的造反了,在南方會形成極其惡劣的影響,會從根本上動搖皇上和朝廷的布局。

所以何騰蛟給自己的壓力是巨大的。

奇怪的是,何騰蛟離開南京之前,皇上並未做出來其他的部署,按說朝廷想要降服左良玉,必須雙管齊下,何騰蛟作為巡撫直接麵對和震懾左良玉,軍隊亦應該要出擊,防止左良玉狗急跳牆。

左良玉麾下的軍士,戰鬥力的確不行,無非是人數眾多而已。

軍隊的戰鬥力是決定性的因素,常年指揮作戰的何騰蛟很清楚這一點,為什麼崇禎年間入關劫掠的後金韃子能夠橫行無忌,憑著十萬人的隊伍穿梭於大明數十萬朝廷大軍之中,無非是戰鬥力強悍,滿八旗一千人的輕騎兵,足以對付上萬的明軍。

皇上沒有做出安排部署,何騰蛟就不能夠發牢騷,唯有盡全力穩控湖廣的局勢。

僅僅兩天的時間過去,何騰蛟就感覺到了異樣,巡撫衙門的各級官吏都是默默不語,他這個巡撫大人問話,回答的時候含糊其辭,巡撫衙門的外麵來往穿梭的人很多,每天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麵孔,府衙和縣衙的知府與知縣,倒是來到了巡撫衙門拜見,可兩個主官的話語都很少,何騰蛟詢問府衙與縣衙錢財糧草數目的時候,兩人居然說要回到衙門去查一查。

何騰蛟曾經試著走出巡撫衙門,到大街上去看一看,察覺到身後有人跟蹤之後放棄了。

尚無任何動作的何騰蛟,察覺到了危險,看樣子湖廣總兵左良玉早就做好了相關的準備,直白的說,左良玉不可能服從皇上和朝廷的調遣,肯定會拚盡全力保住自家的軍隊。

何騰蛟很想給皇上和朝廷寫去奏折,可他不敢這樣做,湖廣遍布左良玉的眼線,人家在這裏紮根已經好多年,不管他何騰蛟有什麼動作,左良玉都能夠知道,如果自己冒險給皇上和朝廷寫去奏折,膽大包天的左良玉中途劫持怎麼辦,一份關鍵的奏折,很有可能逼得左良玉鋌而走險,索性在湖廣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