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土地國有分配之後,秦壽又推出了土地私有承包製度,秦國的百姓當即樂開了花,紛紛前往官府申請土地。
耕地數量有限,所以短短半個月的時間,秦國所有的良田與次田都被分配一空。
就算是一些剛剛開墾出來的新田,也盡數被百姓搶分一空。
為了能夠種植更多的土地,勤勞的秦人們不顧艱辛,主動申請開墾荒地。
他們願意把自己開墾出來的土地貢獻給國家,隻希望全國能夠讓他們進行種植。
十畝以內的土地三十稅一,那完全是跟白撿的土地一樣。
國人十畝以外的土地也不過是十稅其一,如果能夠多耕種一些,隻需要一兩年的時間便可以攢下豐厚的家底。
隻要家中有糧,這心底也就不會發慌,就算是遇到了什麼災年荒年,也能夠擁有與之對應的抗風險能力。
從今往後,他們再也不用擔心會被餓死。
至於奴隸們,對於新的國策更是毫無怨言。
不用他們服勞役,不用他們被人奴役,隻需要老老實實的種十年地,便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子孫後代不用再為奴隸,不用再被人剝削,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好事。
而就在百姓們準備擼起袖子大幹一場的時候,他們的國君,秦國的秦侯竟然親自下地,用手扶著曲轅犁,親自在城外犁田。
與他一起犁田的還有秦國的司馬,秦國的塚宰,秦國大多數公卿士大夫。
他們在田間老農的指導下辛勤的勞作,頓時吸引了無數秦國百姓的關注。
很多人對此指指點點,但是大多數的農人卻是對此振奮不已。
經商貿易雖然賺錢,但是那又怎麼樣?
他們的國君秦侯,秦國的公卿士族,可也是在地裏犁田的“農人”呢!
農人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幹活的時候也就越發振奮起來。
春耕轉眼間便已經結束,秦國的百姓們終於略微閑暇了一些。
他們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討論著自家種植了多少的田地。
有的人滿臉自豪的說道:“我家種植了二十畝地,秋收的時候,家裏的倉恐怕都要裝不下了勒——”
有的人卻是滿臉鄙夷的說道:“你怕不是傻?自己一家人種植二十畝?那後麵的十畝可是要交十之其一的稅呢!
不像我,我自己承包了十畝,讓我家三個娃分了家,然後各自承包了十畝地。
我們家一共承包了四十畝地,卻隻用交三十稅一。
看什麼看?沒見過聰明人嗎?你們這是什麼眼神,哎,幹什麼?我秦國嚴禁私鬥啊,都,哎呀…”
那人最開始還在洋洋得意,結果卻被周圍的百姓按著一頓胖揍。
“國君想讓額們過好日子,所以才收那麼低的稅。你這家夥竟然敢算計國君,想要避稅,額們打死你…”
其他的老農口中嚷嚷著,也不隻是嫉妒,還是真心為秦國君鳴不平。
那洋洋得意的中年男子被打得鼻青臉腫,卻並不敢去告狀。
一來是打他的都是鄉裏鄉親的左鄰右舍,二來是他挨打之後方才醒悟,覺得自己的行為確實是有些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