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穀關以西的土地雖然遭受到了犬戎人的侵略,雖然這些地方的百姓慘遭屠戮,財富也被犬戎人劫掠一空,但是,對於農耕文明來說,最為重要的土地卻是犬戎人沒有辦法帶走的。
周天子這輩子去過最遠的地方恐怕便是函穀關,他所了解到的土地大多都是周王畿附近那肥沃的良田沃土。
在他的印象中,這天下任何一片土地或許都能夠種植,隻要投入足夠多的人力與物力,便都可以再次重建鎬京城。
所以在周世子提出要用犬戎人占領的土地來獎勵諸侯之時,周天子並沒有反對,反倒是大手一揮,直接便答應了下來。
現在的他滿腦子都是遷都洛邑,擺脫自己這個兒子,重新過上安逸的生活。
他又怎麼會去細想,他隨意放棄的又該是多麼巨大的一筆財富。
當周天子順應周世子發布召令之後,沒有任何一個諸侯進行反對,有野心,又藏不住心思的諸侯都在那裏稱讚天子聖明與慷慨。
而秦壽的內心卻是複雜得很,看向世子伯仁的目光中多了許多不解。
但是他並沒有開口詢問,隻是默默的退到了一旁。
之前援助天子,要麼是臣子的義務,要麼是恐懼天子戰後的報複。
諸侯們的內心深處,終歸還是有些不情不願的。
然而在得到了周天子的詔令之後,他們的心裏便隻剩下了一個想法。
“該死的犬戎人,竟敢占據寡人的土地。”
無論是有野心還是沒有多少野心的諸侯,都想要在這一場饕餮盛宴之中分一杯羹。
等到天子離開之後,眾諸侯都興致勃勃的下去準備了起來。
等到諸侯上去,秦壽獨自一人留了下來。
他看了一眼頹廢坐在那裏的姬伯仁,聲音柔和的開口問道:“你不會看不出來,無論是遷都,還是賞賜土地,這對大周都極為不利。”
聽到了秦壽的話語之後,伯仁抬頭看了一眼秦壽,沉默良久之後開口說道:“大周有愧於百姓,孤不能夠置百姓於不聞不問。
而今大周,除了土地之外,想來也沒有什麼別的東西可以讓諸侯決心伐戎了!”
秦壽目光凝重的與他對視了一眼,想要看清他內心最為真實的想法。
然而姬伯仁卻是刻意的避開了秦壽,不去與他的目光對視。
秦壽內心有些無奈,歎了一口氣之後問道:“你可知道,這一道詔書下達,從今往後,大周恐怕都無法再繼續統禦諸侯。
你可知道,一旦遷都,大周王權必將旁落。
諸侯必將紛爭不斷,吞並,融合,遲早有一天,會擁有超越大周的人口與國力。
他們會漸漸脫離大周的掌控,甚至對大周兵戎相向。
到時候,你真的有把握…”
秦壽的話沒有說完,姬伯仁便已經搖頭。
“老師教我道義,先生教我六藝,弟子所學越是豐富,便越是覺得自己終歸隻是凡人。
弟子沒有自信能夠力挽狂瀾,也總不能夠弑君弑父吧?
也許,從西軍覆滅,下,南,北三軍被分割給晉國的時候開始,我大周便已經失去了天下共主的殊榮。
至今想來,二王叔待姬昊當真是極好的,先王待父王與二王叔也是極好,至少給他們各自留下了半個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