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籌措買牛錢(1 / 3)

田老爺們是經常,他們工作便是在各村之間走動著,一麵考察各村農耕進展、禽畜蓄養,以及村落天候水文,並協調著各村用水,還要往上彙報,請買活軍興修小水利,當然了,農閑時分他們也組織修路,甚至就連村落搬遷都要參考田老爺意見——這些田老爺很多都是臨城縣和許縣人,受到了吳興縣民極度敬重,因他們到,吳興縣農戶們學說官話熱情前所未高漲,因田老爺們是聽不懂本地土話,而那些搬遷新戶頭倒也因此得到了溝通上惠。

“這幾年雨水都還挺好,天雖然時冷時熱,但到秧時候也總能暖和起,這都還算是老天保佑了。”

過了三數,田老爺果然又了,他們和所農戶一樣,隨意地趿拉著泥汙草鞋,在土路上踏踏地走著,褲腿也高高地挽了起,時不時就跳下田去,查看著秧苗深度,“秧機在最後幾株秧苗時往往會出差錯,不是得太深就是得太淺,還是得拔一拔——張大乙,是你吧?上回你說還什麼顧慮?可以說聽聽。”

“對對,便是這秧苗在最後幾株時往往輕重不一。”張大乙連忙說,“這秧苗不是長不住,便是被水給淹了,小之前試著使時便發覺。再一個,便是這秧機是否每次使完了都要裏外擦幹呢?若是都要擦幹,便費了些功夫,也不好安排,可若是不擦幹,便怕它鏽蝕了,不好用了,可不就糟蹋了材料?”

因還在農忙時分,跟著田老爺看熱鬧村民並不多,但聽到張大乙疑問,也都不由得頭稱是,因村裏並非是按戶發給秧機,而是若幹戶共用一個秧機,大家輪著按時間排——農戶恰恰是最需要合作,從播種秧時間,再到收成時大型農具分配,都需要老練村長協調,既然大家用都是一個種,那麼秧時間分了早晚,收成時間也就了早晚,分出幾天空檔,就可以很效地防止收成時爭稻桶、爭脫粒機和爭碾磨衝突。

也因此,這時候各家手腳要格外麻利,機器在交接時也要雙方認可,張大乙一家天還沒亮就起了去捆秧苗,剛出曦就將秧機準備好了,兩個壯勞力輪流上陣推車,閑著人便捆紮搬運秧苗,此忙了一天半就將十畝地秧苗都好了——確然省力得多,若是以往,一個人一天能一畝地秧苗便算是好了,十畝地非得兩個人忙個五天才行,而且每天下地時腰背那酸痛就別提了,到了家什麼活也做不了,隻想躺著喘口。

雖然此,但他想是若還能再省力一些便好了——第一天忙完了,他媳拿了布裏外地機器,摳土塊兒,著蠟燭忙了一個多時辰,第二起還擔驚受怕地一再檢查,就怕鏽蝕了。張大乙心裏便想著,眼下是免費地用,用完了就收回去了,將若要幾戶合夥買,他恐怕未必願意出錢,因倘若秧機此容易鏽蝕,那麼隻要一戶人家疏於養護,這機器便不能用了,而這在是很說不清事,到時損失又該分配承擔呢?

再者還一,便是和最多數秧比,張大乙覺得若能在耕田上了新式犁鏵,那對農戶幫助是更大,或者若買活軍能引進些牛犢也可以,他自豐饒縣,那一帶牛不少,而吳興這裏不牛卻相當貴,人們往往是靠人力拉犁,那就要兩人合作,一推一拉,才能帶得動一架犁鏵,不但辛苦,而且耗時也久,想要多次深耕困難也就高了。

他話是道理,田老爺和幾個同村都嗯嗯地著頭,田老爺著說,“倒是了,我們臨城縣牛也少,吳興這裏牛也少,都是因山路難走,牛販子不願緣故,既然現在許多路都修好了,那是該趕些牛賣,村長今統計一下購買需求,我們回縣裏稟報了之後好講價。”

這個秧機,給他們免費用用還可以,若是要買,各家都要仔細斟酌,但說到牛話,家裏隻要餘糧都再沒不願買,村長拿了鐵皮喇叭,沿著土路一路地喊了過去,送走了田老爺,他也趕緊地去做活,到了半下午,他家秧機用完了,村長便洗洗手拿出幾個本子,在社樹下頭拿教書先生桌椅坐了,陸陸續續人過登記了自家購買數量,以及能接受價格。

不論,隻要是個正經村子,一定都是社樹,一般都在村口,而村口也會一塊空地供大家商議正事兒,自從買活軍了以後,這空地征用次數便比以往要多了不少,到得夏,甚至很多人會端了飯這兒,邊吃邊談閑篇,張大乙因是外地,見識要比泉村本地人廣闊一些,也被拱上說過外頭是種田。不過今是村長主場,因各戶今都完秧了,秧機便要統一驗機收回,他一邊登記牛冊,一邊登記秧機回收,驗證村裏秧情況,一支炭筆飛舞著,忙得不可開交。

“小七,說些書吧!”夏天長,看沙漏都已經近晚上七了,天還亮著,便人在暮中道,“你瞧她們女那裏都聚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