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小宋了,這報紙我們原也幾份,隻是子重那孩子到底年輕,不似老練,少了成算,隻各帶了兩份回來,這如何夠分的?老四、老五正在頭抄哩,好熱的天氣,汗都濕了,倒也還算他們些求學的。”
雷、宋兩家本屬世交,從前也曾結了一門親,雖然雷家對雷郎中北上之舉,私底下或許不惱怒,但如今他們家那雷除病堂的郎中,日日夜夜都在泉州一帶奔走,甚至還得了官府的一塊匾額,含混表彰了雷家‘澤父老’的善舉,又得了錢,又得了體麵,這也是因為雷郎中搗鼓出了‘牛痘’。
因此雷家對宋玉亭相當熱情,雷老太爺親自款待他吃茶,又示意小婢女將剛炸好的麻粩放到宋老爺邊,笑道,“來,嚐嚐我們家的新味兒,用的也是六姐處新產的材所製。”
他半點不提剛才被捉回去的孫兒,但宋玉亭也知道,自己把雷家最出息的二房大孫子雷輕拐帶到買活軍那去,迄今兩年多雷輕也不肯回來,而眼看這孫子怕也難留住,一要去買活軍那闖,說來都是因為自己,當下也是打點小,斜簽身子坐在椅上,笑道,“老太爺厚愛包容,晚輩愧領、愧領。”
說,便將那炸得金黃酥脆,上頭還撒了紅粉的麻粩撚起,放進中輕輕一咬,果然感香酥蜜甜,細品之下,又淡淡的辣味,反而更顯出了糯米與芝麻的油潤香甜,不由讚道,“果然是太爺家的名點,令回味窮,這辣味恰到好處,微鹹而更顯甜味……嗯,這似乎不是雪花糖,而是添了蜂蜜?”
在座幾個陪坐的耆老都笑了,也道,“不愧是宋家,們走南闖北,是真的吃過見過。”
這麻粩是泉州一帶流傳久的茶點,富裕之家往往常備,用糯米與檳榔芋泥做餡,雖然這二者都是頂胃的東西,但麻粩的餡卻偏偏酥脆蓬鬆,頭再裹一層麥芽糖衣,這糖衣又要粘牙,最層沾一層芝麻,也沾花碎的,再入油慢炸而成。
閩南一帶探望病、孕,往往也稱半斤麻粩帶去的。而雷家的麻粩又是一絕,時常大量製作分送親友,宋玉亭從小吃雷家麻粩吃到大,自然能吃出不來,此時因笑道,“從前用麥芽糖,是前些年買活軍的雪花糖販來了之後,這糖衣就變了子,添了雪花糖在頭,滋味更足而感又更輕盈了許多,當年小侄頭一回品嚐,便覺得比往日更加美味,如今幾年過去,現下市售的麻粩也都添雪花糖了。”
這番往事款款道來,其中都是兩家多年世交的情分,雷老爺子十分欣慰,連道,“可是如此,頭的麻粩,如今反倒是雪花糖添得更多,粘牙糖添得少了些,這全是因為雪花糖賣得便宜——還是們憐恤鄉啊。”
泉州的鹽糖貿易現在幾乎都被宋家包了,鹽價、糖價還不是宋玉亭一言可決?他不賺父老的錢,圖的便是這民間的一點聲譽,雙這樣互捧,彼此都覺開懷,雷家幾個爺們又道,“這蜂蜜也要歸功於們這些雪花糖,若不是糖價下來了,蜜蜂沒那樣容易越冬,這蜂蜜的產量也上不來。如今我們泉州一帶,蜂蜜比往年要增產了五成,對我們這些材鋪子倒是好事兒。”
此時養蜂早是相當普遍的行業,除了蜂蜜之,蜂蠟也很能賣上價,隻是這一行頗難做大,利也限,便是因為在花的季節,蜜蜂隻能吃糖為。因此養蜂多是四季遷徙,逐花而居。饒是如此,到了冬日也還是大批蜜蜂死去。
而泉州這,由於雪花糖賣得便宜,蜜蜂過冬的耗費便少了,一個糖價下來了幾年,竟連養蜂業都跟發展起來,讓材鋪子也跟得了好處——不但蜂蜜本身就是一味材,鋪賣的丸許多都是合蜜來滾的,蜜價低了,不但雷家的麻粩能用蜂蜜來做,且雷除病堂的丸子也能跟降些價格,不論多少那都是百姓的實惠。
宋玉亭本是看了期報紙的,對其中一期上刊登的文章極是認可,其中正解釋為何商業貿易如此重要,而泉州糖業的變化,以及後續一係列的改變,就是再好不過的例子。為商者利潤不必一味追高,細水長流,維持一定的收益,一樣也能厚澤百姓,倒是比一般的吏目更見好處哩。
此時聽雷家說起這些事,他中的歡喜更勝於賺了多少錢,隻恨不得要寫一篇文章,也刊發出來,叫《買活周報》的百姓們都知道這樣的好事,因他宋玉亭而發——便是因此要周報厚禮,也都是極願意開銷的。隻是此事一時也辦不得,隻能強自壓在底,眉開眼笑,拿起茶杯連喝了幾安溪鐵觀音。喵喵尒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