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 徐大人讀報(下)(1 / 3)

三皇又五帝,夏商而至周,這是金石學中極少人涉及的領域,自然由於《史記》的係,凡是讀書人均不懷疑在周以前,有這麼一些遠古的朝代,但此時學界於周代的金石文章還偶能流傳,從無人考證夏商曆史,這自然是因為隔了數千,一切遺跡均已滅失不傳的係,甚而在敏朝回望漢唐,也覺距遙遠,許多曆史的細節難以考證,唯有《十四史》等流傳史書中,可以想見前人的一些風采。

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史書記載的多是政治風雲,但對於前人的生活細節乃至社會風氣,敏朝人所知的隻有史書上的寥寥數語,便是此時的金石學,也還是以器物考證為主,學界對於敏以前的民眾生活所知甚少,甚至在本朝立國處的許多民生往事,如今也已經失傳。在敏以前,可以說直到周朝,於政治得失,眾君子是爛熟於心的,《史記》畢竟也是四書五經外必讀的一本。此外還有更艱深的《左傳》、《羊》等等,其中的確也提到了不少商周交際時的大事。

但除此以外,周朝以前所有的曆史,便藏在蒙昧中,人們既不清楚夏商人是如何生活的,也不清楚們采用何等政體,隻知道一些零散的故事與人名傳說。這些傳說在民間敷衍出了不少話本小說,如《東周列國誌》、《全武王伐紂平話》等等——前些又出了一本《封神演義》,將這些民間的傳說捏合在一起,雖然也頗為暢銷,但在明眼人看來,這是托辭上古,講的實則還是今的故事,要說真實那是半點沒有,也從未有人如謝六姐一,自如瀟灑地談論夏商的政治製度,言鑿鑿,仿佛眼見……

“凡是讀過一些通俗小說,又或者愛去茶館聽書的吏目清楚,商似乎亡於帝辛,即商紂的倒行逆施,而蘇妲己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謂的倒行逆施,在話本中被描述為花百出的酷刑,還有奢侈的遊樂,似乎這便是亡國的根本。但周人對此的看法不同,在周人的敘述中,商紂滅亡最主要的原因是遠賢臣而近小人,這的小人是什麼意思呢?是道德品質低劣的人麼?並非如此,商紂想要提拔的是出身平民與奴隸的臣僚,於是原有的大貴族與巫覡擁躉頓時背離了的權力體係,商的內,使得周人有了壯大自身的機會,最終完成了周代商的壯舉。”

剛剛是讀了幾句話,徐子先已有些呼吸困難了,不得不解開了道袍的係扣,又連喝了兩大口涼茶,這勉強冷靜下來,謝六姐所說的,她所說的……

不知該如何概括,甚至不知道吏目參考原定的讀者是否能看懂這篇文章,眼下隻想著迫不及待地往下看去,探索殷商滅亡秘。商人好巫,這一點的確是史書上有明確記載的,但究竟是如何好巫,而巫覡在商人的政治生活中又占據了怎的地位,典籍中最多也隻是隻言片語,徐子先專長不在此,倉促間難以引經據典,但謝六姐看待曆史的式讓耳目一新,甚至可以說被完全吸引。

“以恐懼和信來維持統治的政權,以殷商為巔峰,商人將信和自己的生活完全結合在了一起,們也隨時隨地在麵對神權的恐懼,商人不分大小事,不是占卜,就是貞問——這是兩種信的式,占卜可以理解為搖骰子,以此來在幾個選擇中做決定,貞問則是詢問巫覡,通過對影和龜紋的觀測,對於將要詢問的事體做出傾向的判斷。”

“在如今的們來看,們已經知道了影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並且劃分了節氣,也知道了骰子和事情的發展沒有任何係,因此在們看來,商人的信是很可笑的。但2600前的先民,們對於變幻莫測的自然,對於那種未知所到的恐懼,是今的們依舊可以通和共享的。未知產生了恐懼,恐懼產生了信,信又產生了對於神明的敬拜和服從,這種服從甚至無須暴力的脅迫,深植在人們心底,讓們自行服從政權的管理,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權益,隻為了通過服從來緩解自身的恐懼。”

“這個現象在彬山,在們買活軍的地盤也在不斷的重演,許多吏目可以受到,和們的權柄比,利用信而誕生的權力更加肆無忌憚,也更好用。因此你們便自然地想要擴大這的模式,想要將對謝雙瑤的信仰擴散到全國,通過恐懼收割權力,最終達成勢力的擴張。這種嚐試在開始是極有效果的,能夠立刻消滅反對的聲音,讓們的敵人望風而逃,們的子民越發狂熱,也讓你們越發熱衷地想要複製這的模式——吏目們,當你們把看做真神的同時,也就把自己當成了如今的巫覡,你們掌握著詮釋的權柄,便自以為對百姓們擁有了更多的權力。”

“而們為何不能用恐懼和信來維持統治,答案便完全在了2600多前的曆史中了。凡是圍繞著信確定的政權,一定擁有神明-巫覡-平民-奴隸的社會結構,巫覡通過祭拜神明獲取權力,平民因為恐懼而信仰神明,服從巫覡,奴隸則是那些信仰外的百姓,們既然膽敢不信仰神明,便等於是天然擁有了罪孽。連平民不把們當做同類,而是視為一種可以隨意消耗的畜牲。甚至就連蓋一處普通的屋舍,會為了祈禱穩固,宰殺幼的奴隸,埋在屋舍四角的地基下。”喵喵尒説

“那麼,如果們隨意地推廣恐懼和信的話,吏目們,你們準備讓誰來當奴隸呢?那些曾作犯科的人?那些曾和買活軍作對的人?當奴隸一再消耗的時候,你們會不會想要一再地擴大奴隸的範疇呢?”

“而當你們穩固了自己巫覡的位置後,你們還會讓出這的位置嗎?你們能容許平民和奴隸來分享你們的權力嗎?信的邏輯一定是敬拜神明的人能得到極的報酬,你們準備讓這個神明如何來支付這些報酬呢?或許在幾十後,你們會發現所有巫覡認可的結論:沉默的神明是好神明,能便巫覡們攫取更多的權力。”

“自然了,你們會大談特談對的忠心,而也信你們絕對沒有這的壞心眼,隻是更信的是結構的穩定,凡是科學的結構必定穩定,人們會在無形間到達結構中自己所在的位置,即使這種結構有朝一也會順應科學迎來自己的崩潰。商的崩潰宣告了巫政合一的瓦解,但依舊在們的曆史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哪怕是現在,天人應的‘天子’也可以視為是神明,所以由讀書人組成的新‘巫覡’,對最的期望是垂拱而治,做一個沉默的神明。”

“人們隻是在結構上做了小小的修正,增添了一定的流動,這正是帝辛想做而沒有做到的,經過無數的戰和朝代興替,權力在慢慢擴散,現在,因血緣而產生的貴族反而受到限製,平民中不斷湧現了新的官員和巫覡,傳說中的賢臣比幹、微子如若看到這麼多平民當上了官僚,還熱情地歌頌們的賢德,一定會氣死的,這些官僚的出現,以及藩王被禁錮的現狀,完全說明了血緣貴族,以及貴族出身的巫覡終究是完全輸掉了這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