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4 章 快到船篷裏去!(上)(1 / 3)

還在年節裏,王家小姐的生活和平時相比,到底也多了幾分熱鬧,她們從繡樓中出來的機會比以前多,元宵節雖然沒有出去觀燈,但到底也還是被背出了繡樓,和家裏人共享天倫之樂,過了元宵節,並山園裏就比從前要冷清了,這一日報喜等丫頭來送飯時,報喜便在樓下對教養嬤嬤道,“老爺近日去香雪海小住賞梅花了,家下人帶走了許多,如今園子裏比往常要寂靜,燈也點得怠慢了,嬤嬤每日回家時還要小心腳下,別崴了腳,那不是鬧著玩的。”

原來並山園雖好,但姑蘇城內富貴風流的名園又何止一處?王老爺平日多在並山園待客,偶然也會去老友在香雪海的別業小住,他這一走,陣仗是大的,先一個,近年來得寵的美婢、姨娘都要跟著過去伺候,二個就是平時慣常使喚的聽差、家人,以及陪侍身邊的兒子們,這些人又都要下人伺候,因此老爺一走,家裏便頓時覺得人丁比之前要冷落得多了。就連園子裏上夜的家丁都比從前要少。

報喜等丫鬟從前是等著廚房送飯來,這幾日借口人口少了,顧此失彼,小廚房送來飯都涼了,幾個姑娘吃了落胃疼,便自己殷勤去取,借此將園子裏的幾處地理都摸得熟透了,又因為一日取兩次飯,消息也比教養嬤嬤要靈通些,便好心來提醒她。

這教養嬤嬤,說來是王老爺第一任太太帶來的陪房,輩分是高的,隻年歲的確長了,骨頭疏鬆,雨天便覺得膝蓋疼,她每日在繡樓,這裏人跡罕至,也沒得甚麼閑天聊,人老了,也沒得力氣四處去走動,因此和樓上的小姐一般,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聽了報喜的話,倒也念她的情,道,“是了,你是個好的,平日裏最憐老扶弱,我這老胳膊腿,大冷天的,走在石子路上一步一滑,便是有個玻璃燈籠也不敢用的,跌碎了可怎麼是好?”

報喜一聽,便知道她是看上了太太送到繡樓來的幾個玻璃燈籠,因抿嘴笑道,“您老這說的哪裏話來,如今也不比從前了,聽說南邊的玻璃可便宜!一個燈籠,值當什麼?”她雖然經常看報紙,但和小姐一樣,對外絕不表現出自己對買活軍有絲毫的了解,隻是以‘南邊’稱呼,因為這很可能被某個不知名的長輩認為‘不合適’,從此便再看不到報紙了。

當下便上樓去,和王瓊華低低商議了一番,取了一個玻璃燈籠來給嬤嬤用,那嬤嬤有了這燈籠,倒可以自己點燈回去,如此過了兩日,她倒也覺得便宜,偏巧這一日,報喜拿了晚飯回來,把燈籠擱在廊下,蠟燭也點好了,那嬤嬤回身鎖好了門,回身拿了燈籠要走時,杆子不知如何竟滑脫了,好大一個燈籠砸在地上,當即便裂成了兩半,倒唬了她一跳,接連道,“造孽,造孽,老婆子失手,這可怎生是好?”

雖說一個玻璃燈籠,如今算是便宜了,但好歹也要個三四兩銀子,足足是嬤嬤兩個月的月例銀子,這叫她老人家怎麼舍得?隻好又開了門,下來和報喜撕扯,報喜和另兩個丫頭下來看了,嬤嬤道,“定是你去取飯時,將挑杆擺弄得滑脫了!這燈籠我是不賠的!”

那兩個丫頭因報喜的主意,如今每日要跑幾次廚房取飯,雖然開始也覺得新鮮,能看看園內的景色,但時間久了,不免暗中也埋怨報喜多事,因此如今都站幹岸,止看報喜笑話。報喜為難了一回,卻到底還是勉強應下,道,“此事便由我來為嬤嬤周全。姑娘若問起,便說是我失手。”

嬤嬤本恐她要分辯,話才說得嚴厲,沒想到報喜和個麵團似的好拿捏,倒有些過意不去了。要說由她來賠,卻實在舍不得,嘟囔了一會,正是不好收科時,報喜又道,“隻這般,嬤嬤摸黑回家,該如何是好?其實便是園子裏點了燈,路也黑黑的,怕是紙燈籠不怎麼管用呢。”

這是實在的話,此時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天黑後出行的,就算有紙燈籠,那光亮朦朦朧朧,也隻能照亮腳下一小片路,不比玻璃燈籠,如雪球一般,照得又遠又亮。但報喜已借了一個玻璃燈籠出來,嬤嬤也沒臉再借一個,這一晚上打了自己的紙燈籠摸黑回去,隻覺得一步一滑,再加上她又雀蒙眼,小小一段路,走了半個時辰,到家時脊背都浸濕了。

有了這麼一番前情,第二日起,她便把鑰匙交給報喜,道,“好姑娘,你心善,好歹為我周全些時日,等我身子骨好些,天也長了,我再當個全差。”

首發網址https://

仗著自己在園子裏,老爺不在家,太太對這些姑娘不過麵子情,也很少進來,便公然每日早走了一個時辰,把鑰匙留給報喜,讓她取來晚飯後再去鎖門。因報喜年紀輕,身體輕健,鎖門後從一樓的窗子外頭爬樓梯進去,再從屋子裏把樓梯抽回來便可。

如此雖然有徇私舞弊的嫌疑,但對繡樓裏的主仆來說,其實也不無好處,因為教養嬤嬤年紀大了,總是心切回家,她們晚飯不得不吃得很早,飯一送到,嬤嬤就回去了,之後備水洗漱很不方便,既然現在鑰匙在自己手中,餐後還可以把餐具洗了,哪怕是潑水都比從前方便,丫頭們也可以借機乘取飯去遊戲一會兒,如王瓊華和兩個裹長足已放腳的堂妹,屋內無人時,便也可以爬樓梯下來,悄悄在繡樓旁走上幾步——哪怕什麼也不做,光是這樣在樹蔭周圍,偷窺著外頭的景色,也令這幾個小姑娘心跳如鼓,大感罪惡中的刺激了。

王瓊華也背了王婉芳下來幾次,雖然累得氣喘籲籲,但好在放了腳,不至於完全無力,這樣走了幾趟,她的食量居然漲了一點,仿佛也比從前要健壯一絲了,王瓊華便忖道,“看來力氣果然是磨練出來的,我也不是生來便手無縛雞之力,要從這裏走去水門碼頭,或許也不是不能。”

由是,她便認識到走路的好處,平時在二樓起居,木地板一走路就咯吱咯吱的,好容易下到地麵,每回出來散心,必定在空地上來回繞圈,走得渾身出汗,方才心滿意足。

如此幾日下來,眾人已多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便連教養嬤嬤也覺得,主人去香雪海,於家下人是難得的放鬆,這幾日來檢查功課時,麵上便多帶出笑來,比往常要和悅得多,她刻板盡忠了一輩子,到老了稍一懈怠,立刻便覺出好處來,這繡樓臨水,一樓雖然寬敞,但卻頗為陰濕,坐久了回家烤烤火,和家裏人說說話,不比在那處發呆受用得多?

為何閨閣鬆弛至此,外人卻無一絲察覺?這裏還有個緣故,因王家的主母更迭頻繁,如王瓊華祖父,他先後娶妻四次,如今第四任太太不過三十歲,身上卻是不好,常年咳嗽,也有說染了肺癆的,隻一向在吃藥,也無心理事。而王瓊華之父,也已經娶了兩次妻,王瓊華是原配所生,她繼母現在要伺候婆婆,還要管著一大家子後院的事情,並山園這裏的事實在是有心無力,都是交給管家,一旦管家跟了王老爺去香雪海,並山園這裏門禁便比以往要鬆弛得多。還有許多丫鬟小廝偷偷跑到園中來遊戲的,隻是主人們不知道罷了。.伍2⓪.С○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