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5 章 接風宴(1 / 3)

韃靼人是不愛吃米飯嗎?是不愛吃醃菜嗎?是不愛吃湯餅胡餅嗎?若是如此,圓朝官宦也不會享受中飛快地墮落下去,戰鬥力數十年間就跌落了幾個檔次了。此前草原的食譜中沒有這些東西,其實主要隻是一點——太窮了,僅有的一些商品,要換取更重要的茶、鐵,而茶還在鐵前。

甚至連漢人那裏的食鹽,雖然明顯質量比韃靼人的湖鹽要好——韃靼人吃的都是鹽湖天然析出的青鹽,吃是可以吃的,但不能吃多,吃多了人會不舒服,不如漢人那裏上好的官鹽——但,就是貴族也不會都吃官鹽的,他們不能助長這樣的風氣。

按照買活軍的說法,是因為這種青鹽的雜質很多,有一些礦物質是人不能耐受的,吃多了會有中毒的危險。青鹽要經過提純,才是能入口的食鹽,不過,韃靼人可沒心思去做這些,一般他們也吃得不多,韃靼人不做醃菜,除了菜難得以外,還有就是這種湖鹽做出來的醃菜是苦的,壓根就無法食用。

當然,菜也的確難得,而且,因為邊關的鹽是商隊送來的,數量很有限,邊關的百姓有時候還要到邊市來買口外鹽,自然延綏鎮這裏的醃菜數量也不多,不夠賣的。所以,巴音一家才會把醃菜煮土豆粉,當作是新鮮的美食獻給滿都拉圖。

這樣的局麵,隨著買活軍的商隊到來,被完全打破了,買活軍那又便宜又好的鹽一來,三四個月間,醃菜、鹹酸菜之類的商品,在市場上就遍地開花了,百姓們自己過冬都做醃菜吃,這樣一來,延綏鎮日常的飲食就得到了豐富。

邊市上也因此出現了鹹菜鋪子——這些常年的鋪子,都是在房子裏的,一個個大肚壇子,上頭一半是木板,一半是玻璃板子,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頭的鹹菜:疙疙瘩瘩的榨菜、酸芥菜、鹽酸菜、豆豉、泡的辣豆角、茄子、辣椒等等,又有甜辣口的泡白菜,灑滿了辣椒粉,要吃時拿剪刀剪成一節節的,有些人家就用泡菜來做湯麵,也是很豐富的滋味,又能吃到一點菜蔬。

“買點海帶幹吧,再帶些調料回去,這樣王帳能隨時做點泡發海帶的小菜吃。”

巴圖爾建議滿都拉圖,“這能治大脖子病,海帶裏有碘,有些大脖子的人,就是因為缺碘的緣故,偶爾吃吃海帶幹是很好的——不貴,自帶鹹味,雖然腥臊,但當藥吃也沒這個講究了,南邊的人還吃海帶綠豆的甜湯呢。”

他現在當真是見多識廣了,隨口說出的談吐,都叫人欽佩,韃靼人最佩服的就是閱曆廣的人,認為他們的智慧本身就是很寶貴的財富。就像是海帶綠豆甜湯——滿都拉圖哪裏知道這是什麼呢?這裏兩樣東西他都沒有吃過,更不說把它們都煮成湯了,但是,巴圖爾明顯就領略過,那麼這就是他強過滿都拉圖的地方了。

“這些泡菜我都很喜愛!”滿都拉圖如實說,“價錢也便宜得讓人發笑,一袋羊毛就能換一小壇子!”

羊毛的豐盛,使得草原這裏多了一個大宗商品出售,韃靼人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底氣也足了,看到一樣東西,他們可以想著買,而不是搶了。那麼,他們當然看著什麼都想要了——也因為有了他們的購買,延綏鎮這裏的邊市可以賺到錢了,有些在整個西北都十分稀罕的吃食,也被商人們搬運了過來,成為了韃靼人的見識。

“糯米年糕這個東西,也就是在這裏吃吃罷了,本身運來的量並不多,而且要吃得現做,留不了幾天——後院有現做的,咱們看看去。”

後院果然已經有一群牧民圍著了,滾熱的糯米飯倒到一個石臼裏,兩個漢子揮舞著木榔頭,吐氣開聲,你一下我一下,狠狠地搗著糯米飯,越搗越粘,視火候的輕重,能搗出粑粑、年糕、米餅等等,都在一旁曬著,不少牧民看了都用韃靼語笑著說,“這和我們做酥油一樣,都是要靠耐心和手上的力道。”

他們還很好奇地去搗打幾下耍樂,後院裏的漢家夥計,也會說幾句韃靼語了,便和他們聊幾句,誇他們力氣大,又教他們說這東西的名字——用拚音寫下來給他們看。滿都拉圖發覺,邊市所有人都很樂於傳授拚音。

“做生意方便,會拚音、會算數,就可以計算價格是不是公道——就不擔心自己被狡詐的漢人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