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的閉塞,的確是草原部族常見的困擾,滿都拉圖雖然身份高貴,但卻比不上一個邊市的牧人耳目靈通。他隻能很偶爾地得到一兩份報紙,如果運氣不好的話,這一年要是他不來邊市,那就很可能隻能不斷的重看去年帶回家的教材了——目前來說,標注了韃靼語拚音的報紙還是特別少的,不是每個商隊都能弄得到,而且,也不是每個商隊都會來王帳這裏啊。
在大草原上,沒有什麼東西是永遠不變的,哪怕就連林丹汗也不會一直駐留在察漢浩特,遊牧民族的王庭,四季在不同的草場是很正常的事情,每到一地,本地的主人就會前來侍奉,和跟隨王庭的商隊做買賣,同時也送上厚禮,展現自己的忠心。王庭本身也要靠不斷的巡遊,來確認自己對疆域的統治,如果一個大汗停下了巡邏,那麼,屬民們自然也就會產生他衰老的印象。
連大汗都是如此,仁欽台吉當然也不能免俗了,王帳下的部屬肯定比治下別的部落要多,他們的羊群、牛群也是別的小部落難以比較的規模,因此他們也必須遷徙,否則是無處去尋找草料的。這樣一來,很多時候王帳的貿易帶有隨機性,他們到一個草場,和在草場附近的牧民互送些禮物,一些珍貴的貨物,是通過商隊-牧民-王帳這樣完成交易的,正兒八經搖鈴來做生意的商隊,一年隻有個兩三次,來得多了,買賣就不夠做了——牛羊該賣的都賣出去了,餘錢也都換成了茶餅和金銀器,沒有東西可以賣,自然也就沒有東西可以買了呀。
一年兩三次的交易,在以往是夠用了,可對於送報紙來說,這個頻率太低太低,滿都拉圖去年在邊市呆了一個月,看了四份新報紙,這種消息的更新速度幾乎都把他給嚇壞了——可不像是在草原上,一天天慢悠悠的,日子不知不覺就滑走了,邊市這裏,買活軍這裏,一天要聽到的新消息,是以往一個月那麼多,在這裏什麼事都辦得很快,生活的【節奏】(漢語詞)和在王帳裏那可是大不一樣!
畢力格很喜歡這樣的節奏,去年在邊市的那個月,他沒日沒夜地看著教材,原本他隻是會說漢語而已,不能認識漢字,但是,畢力格用兩天的時間和大量的朗讀,迅速掌握了拚音之後,不到一個月功夫,他已經能認得幾百個漢字,並且可以流暢閱讀買活軍的漢語報紙了。他私下對滿都拉圖說,自己在王帳的兩年,比不上在邊市的一天。
滿都拉圖的進度要比畢力格慢一點,但他的漢語進步也是飛快,過去的大半年裏,在王帳閑下來時,他時常和畢力格一起念叨漢語,這會兒漢話的水平還進步了些——他們上次回去的時候,從邊市帶回了大量的書本,其中就有買活軍的醫生送給畢力格的養生書籍,還有養羊、種草的小冊子,更重要的是還有畢力格能讀懂並且翻譯出來的話本子!
這樣一來,畢力格在王帳的地位就極大的提高了,這個聰明的奴隸,本來就得到了滿都拉圖極大的喜愛,他總是睡在滿都拉圖的氈包裏,而且,天氣冷的時候,滿都拉圖會和他睡在火爐子的兩邊。甚至他原本怕熱時,還讓畢力格睡火力更旺的爐頭,現在,畢力格都有資格擁有自己的氈包了。每天下午,到了大家都放牧回來的時候,就聚在王帳附近——甚至連仁欽台吉都走出來,讓畢力格朗讀《鬥破乾坤》給他們聽。
《鬥破乾坤》,是所有話本子裏最為大眾化的故事,尤其是畢力格還天才地給所有角色都換上了韃靼人的名字,那就完全能讓他們投入進去了,很重要的一點是,《鬥破乾坤》的主角,過的是一種和百姓完全無關的生活,他們顯然並不生活在漢人的城池裏,也不生活在韃靼人的草原上,因為這個故事明顯帶有神話色彩,講的是神仙和大力士的故事,所以大家都能喜歡,它不是漢人的故事,不是韃靼人的故事,而是幻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