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0 章 三人的職場選擇(1 / 3)

金娥、翩翩和趙大三人,一開始來雞籠島時,都是和官府簽署了用工合同的,要在官府的分派下,以指定的報酬勞作滿兩年,才能享受官府給予的建房津貼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否則大家全都看在給津貼的份上蜂擁而至,各尋生路去做些不繳稅的事情,官府豈不是要蝕本了

不過,雞籠島這裏什麼地方都缺人,在職司分派上,大致還是能做到因才而用,在去雞籠島之前,便可事先確定下自己的職司,並在合同中體現出來,譬如說趙大,他在雲縣做報子,做得好好的,收入也豐厚,倘若把他送到雞籠島後,讓他去種田,那他如何願意動身呢

是以他便在合同裏提出了要求,在吏目加以核實,確定他的確是個出色的報子之後,便予以確認,報酬和在雲縣做報子時相比,隻是略薄一點兒,但隻要幹滿兩年,就不必退還最開始的建房津貼。若不是有這樣的好事,哪怕報酬一樣,在雲縣生活,那城市是何等的繁華,別人何必到雞籠島來呢

似翩翩、金娥這般,本來是做商行雇工,或者是做文員的女娘,由於雞籠島沒有太多相應的崗位,她們的身體情況又的確比較特殊,到雞籠島之後,便各自先被安排了掃盲班老師、文書抄寫員的工作,但這也不意味著她們就隻能把這活兒做滿兩年再換工作,因為雞籠島內部還有一個轉崗考試係統,和對外招聘吏目的考試,用的試卷都是同一套,這是可以對崗去考的。

也就是說,若是考上了,皆大歡喜,直接在崗位內部就給調動了工作,除了報酬在兩年期滿以前不會變動之外,其餘和新考進來的人員待遇是一樣的,而倘若沒有考上,那也不必灰心,可以繼續在這個崗位上做下去,兩年後視情況而定,是出去再找工作,還是在這報酬比一般行情略低的崗位上繼續幹下去,若是願意幹,那還可以向上申請,從明年起,把薪水調高到正常的報酬水平。

有了這樣靈活的用工辦法,願意來雞籠島這裏的人口已經越來越多了,甚至於在新港建起來之後,現在來新港安家,都不能享受建房津貼,必須是那些去開拓新城的流民,才有津貼拿。而三人組中,兩個女娘的工作,也在過去兩年間分別通過招考有了很大的變化金娥先做的是抄寫員,她一心上進,不但花費許多時間讀書,還把自己房子租出去的這份租金,又向趙大、翩翩勻了一點,去報考了一個指月補習班。

這個指月補習班,收費並不便宜,但對於買活軍的吏目考試,有高屋建瓴的指導作用,能讓人明確這個考試考察的是吏目的什麼能力要知道,這麼六七年下來,買活軍的吏目試卷逐年也變得越來越難。

從一開始基本通過掃盲班就能考過吏目試不一樣,現在,倘若初級班數學沒有學過十幾個單元,也就是按雞籠島這裏流行的說法,沒有累積過十幾個學分,公文的格式又是精熟,那根本就不可能考到高分畢竟,各地來投考吏目的人是越來越多了,若是試卷簡單了,起不到挑選人才的作用,那考試也就隨之失去意義。

試卷變得難了,可學校又沒有專門的備考課程,各式各樣的輔導班也就應運而生了,這其中,馮老龍先生的指月補習班,是有老招牌在的,在敏朝時,指月係列的文集便是聞名遐邇,到了買地,指月係列名聲更大了,畢竟在敏朝,能讀書,有望科考的人總不過十分之一,在買地那就不同了,凡是受教育的人都可以想想考吏目的事情,而一旦動了在課外再加點功夫的心思,把眼神往輔導書那一瞟,那誰還能不買幾本指月來看看分析呢

坊間頗有說法,說這指月補習班,讓馮老龍賺了比寫戲更多了數百倍的錢,這話令人半信半疑,不過,凡是和教輔有關的,隻要出名那實在是太容易掙錢了,如之前翩翩和趙大排隊時,百姓們議論的天一君子,他就是出了名的有錢,不但是大富豪,還是大慈善家

他的錢,既不是繼承來的,也不是靠他在報紙上罵人賺來的,關注他的擁躉人盡皆知,是他辦的算學、政治的補習班賺回來的。據說指月補習班,和天一君子的天一生水班相比,別的科目都不落下風,獨獨就是這個政治,那是無法和天一君子相比的,凡是買地的政治理念,就沒有人比天一君子講述得更加仔細明白的,能讓人一下就明白政策背後包含的道統思想,還有吏目考察的重點據說吏目考試的政治題,有沒有上他的班,分數能差上二三十分之多呢

這兩個補習班,學費都不便宜,但的確有校驗,金娥報班之後,考了兩次,第二次便通過考試,從文書抄寫員調動到衙門裏去做吏目了,也因為本來就是吏目,她參加運動員集訓才會那麼方便。若是私人聘用的商行職員,那就得看東家的臉色了。

翩翩這裏,工作也是有了變動她本來一直是在商行吆喝買賣的,不過是謀生而已,對這行並不喜愛,要說教書麼,也沒有太多的耐心,更何況掃盲班要接觸的盲流很多,許多學生見她是小腳女娘,就算不敢說什麼,但私下或是輕視,或是輕浮,總叫人有些不快,但畢竟沒有真正可以抓到把柄的騷擾,又不好處置,因此翩翩一向是籌劃著想換一份工作的。

恰好,她們的住處附近,是個社區的戲台子新港這裏,也有些按坊市來劃分城市區域的意思,在規整的道路阡陌之中,每一塊區域總是有一個菜市場,一個雜物店香燭鋪,一個藥鋪等等,這些東西買活軍叫做生活配套,為的就是讓百姓能方便地在住處附近獲取這些服務。這其中,便也包括了宣講台,也就是社區戲台。

這個宣講台,一側是大照壁,衙門的公告總是在這裏招貼,另一側是婚介所,婚介所招親的木板一排排陳列著,還有他們的小院子也就在一邊,因此這裏無形間也成為了街區百姓茶餘飯後聚會的所在。

宣講台自己則是個三麵留空,上有頂棚,背靠一麵照壁的戲台子模樣,官府發布公告、宣講政策時,這就是宣講台,有時到了冬日農閑,也會增開掃盲加強班,大班就在這裏上課,而平時每日,這裏便會有戲班子來演戲這戲班子也是半吃皇糧的,一般就是在各街坊的宣講台遊走著演新的白話劇,也偶有能唱鴛鴦錯的,但大多戲班就是個演員,各自道白,演何賽花巧種田這類型的白話劇。

俗話說,台上一出戲,台下十年功,幾年的功夫,完全不足以讓這些演員學會唱念做打這些硬功夫,但白話戲班子發展到現在,也逐漸有了樂器伴奏,有了一些民謠小調穿插其中,哪怕演員是大白嗓跟著唱,也能引來台下的唏噓這年頭,天黑了以後自家點燈都嫌費蠟的,夜裏有戲看還挑剔什麼呀橫豎不用自家花錢,因此宣講台這裏的戲班子倒是個個都熱鬧,除非演出質量實在太差,否則都不喝倒彩,若是有牽動了百姓心腸的表演,那一元鈔票如雨而落的盛況,也不是沒有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