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妃王氏,不但考的都是男卷,而且還考到了榜眼,距離狀元隻差05分
這個消息,別說是特科考生了,就連一般來喝茶的百姓也是大感興趣議論紛紛,都圍著報子要問細節,“如何女眷也能考男卷的”
“怪不得她要離婚出宮那原來倒是個特科的奇才,原在宮中的確是耽誤了的”
“話不能這樣說,許是此女事前就知道卷子這原是安排好了的,本來還要點做個女狀元呢,卻被那叢文浩暗地裏殺出,用無懈可擊的卷子奪走了到嘴的第一名”
或許是因為買地話本的普遍流行,這種所謂扮豬吃老虎的打臉套路,在眾閑人中已很流行了,此話一出,立刻得到了大家的歡迎,並且讓很多人都好奇起了叢文浩的年歲長相,又道,“這特科狀元必定是個年幼的富貴公子,身邊不乏紅袖添香,今日之事後,說不得連良妃都要對他另眼相看隻是越是如此,越遭聖忌,隻怕陛下對良妃癡心不改,要找狀元郎的麻煩,有意給他許配個公主,壞了兩人的因緣呢”
“哪來的田舍郎,千挑萬選取出來的特科狀元,焉得讓他做駙馬你可見過哪個駙馬做高官的”
周圍不乏有人笑道,“這是才子佳人的話本看傻了,我知道了,最近一定是看了那虎鼎記,那話本寫得古裏怪氣的,一個小混混,是個女人都愛他,這是見一個收一個的套路,便照搬到這兒來了”
“叢書生我見過,四十多歲了,背都駝啦”也有人指點著報子帶回來的榜單大聲說,“人家出生年份寫著呢,偏你啥也不知道還愛亂說,倒害咱家腦子裏都編排一出戲來了”
說到這裏,眾人也是噱笑,那說話的年輕人不服氣道,“呸四十多歲怎麼了,說不準良妃也四十多歲了呢”
得,這是個連皇帝的年歲都不知道的鄉巴佬,隻怕還把皇帝當成了前朝那在位不到一個月便去世的,才會有這樣的誤解,眾人一聽,益發笑起來了雖然在天子腳下這有些罕見了,但其餘州縣中,這種現象其實卻又很正常了,畢竟,各地的消息傳遞不便,且皇帝和眾人的生活距離實在非常遙遠,若是有人在天子駕崩時正好蟄居鄉下數月,回城之後很可能就直接換到當今了,把當今皇帝當成其父,仔細想想雖然荒謬卻也很自然。
“別瞎扯了,那我們還說王娘娘本來考了狀元,是被壓了那05分呢”
女座裏,也有些性大的女考生,隔著屏風開始為王良妃張目了,“良妃要考特科,是她自己的主張,必定是極為擅長的,又何來的事先知道卷子一說要知道,如今天家還肯讓她參考,已經是皇恩浩蕩了,哪還會格外給予什麼待遇呀又焉知道她是否考中了狀元,就是因為原本的風波,那群考官苦心孤詣,特特地找了瑕疵出來,給她壓了分呢”
這也不無道理,有些牆頭草般的聽眾,不免也是點頭稱是,一會兒相信良妃是事先看了卷子,一會兒又相信良妃是被壓分了,隻是那叢文浩,原本因是狀元而得到極大的關注,現場敷衍出了什麼一路收美一路打臉的趕考路傳奇,但卻因為過早被叫破了年紀,還是個駝背,立刻打消了眾人對他的興趣,原本和王良妃的緋聞也煙消雲散,大家還是圍繞著王良妃爭論不休,也有些利益相關的男特科生,卻是顧不得議論這些,都去照壁前頭看榜了。
“大家不用急”
又有消息靈通的百曉生般人物,高聲說道,“往年都會有人收集正科進士卷子,合訂出集的,今年也不例外,應該會把前十名的卷子,照樣的翻印出來,結集出賣,到時候大家買來瞧一瞧,就知道狀元和榜眼的卷子差在哪兒了這都是有公論的,再隱瞞不得沒準這05分就是少寫了一個解字呢”
這倒也的確是往年的慣例了,不過正科的話,一道題目大家各自的答卷全然不同,所以一般都是把全榜三百多的答卷都收集進來,而且是默認不寫錯字的正科有謄抄員,本來考官看到的也不是第一手的答卷,字跡都是一般。而特科就不一樣了,考官直接看一手試卷,而且填空題這種丁丁卯卯的東西不算,大題有步驟的要寫給分注解,扣分點、給分點都要寫出,甚至還要刊登樣卷分析,解析考官出題時要考察的考點,給分的標準等等,用買地考生的話來說,死也要讓人死個明白
這也是從買地的考試中學來的規矩,所以,公布前十名的卷子,的確可以幫助其餘考生來分析考點,多數是用原卷油印,考生的卷子將完全如實的呈現在考生麵前接收檢閱。有沒有幹貨,完全是一目了然的事情,所以雖然百姓茶客中,有人對王良妃的成績不可置信,認定了其中存在陰謀,真正參考的學生們反而道,“特科的三卷批閱是彼此獨立的,誰也不知道其餘兩科的分數,想要動手腳可沒那麼簡單。且若真不會,就是考過了,日後在工作中也要露馬腳,十之八九是巧合罷。”
“是了,之前就曾聽說,宮中的算學水平極高,陛下就是算學大家,便連皇後娘娘都極是出眾的,這一次考男卷數學的也不止良妃一人,還有許多宮女,以及另數名宮妃,隻是她們大約名次在後,不如良妃顯眼罷了。”
“我們在私塾讀書時,除了買地的考卷之外,還要托關係去找宮中秘卷來做,宮中調養出的妃嬪宮人,算學怎能差了看這王娘娘算學是148分的高分,還勝過叢狀元10分,她的分數多輸在化學上大概是宮中不便做實驗的緣故”
“誰知道這叢狀元又是個什麼來曆,化學竟能考到146分,足足拉了王娘娘13分哪怕是買地的考生來做這卷子也未必能做得到滿分罷”
“我聽說這特科卷子還是從買地借了出題組來出的呢,今年化學真特別的難”
“你們不認識叢文浩啊他他原就是京郊白雲觀的道士啊師承邵真人一脈,原來修的就是丹道,你說他化學能不好嗎買活周報說得明明白白的,煉丹就是化學反應”
“什麼叢狀元原來是道士”
驚叫聲中,大家對叢狀元的興趣一下又熊熊燃燒起來了,不少人感歎道,“這怕不是,一顆金丹吞入腹,文曲星君入命來”
“說啥呢特科狀元而已,文曲星那不是正科狀元嗎”
“你小子是蜀山劍俠傳看多了罷”
眾人一聽這話,也有笑的,也有罵的,還有些血氣方剛的年輕正科書生,起來要找給叢文浩抬身份的人掐架,茶館裏亂哄哄笑鬧得不堪,此時已經有人把黃榜抄來了,到處叫賣也算他筆頭快,不少人買了來大聲唱分,擦汗道,“這要是正科,唱榜也快,特科的分數實在複雜,還要唱三科分慢得忒吊人胃口”
“這麼說,特科還可以分為數學狀元、物理狀元和化學狀元了”不少人第一次來聽特科的榜,也發現了新的亮點,不由得興奮起來,“這麼說,王娘娘是數學狀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