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亮軍從壽春分批出發,仍循著潁水、討虜渠汝水回去,於正始十一年初抵達了洛陽。
春天到了,天氣晴朗、太陽出現在了洛水上空。不過洛水上還有冰麵,周圍的積雪也未完全融化。氣溫似乎並未升高多少,人們隻要來到陰涼處,立刻就能重新感受到寒意。
秦亮來到洛水之畔時,冰雪反射著陽光,隻覺光線明亮得刺眼。周圍的風景十分清新明朗。
忽然之間,他倒想起了平原郡家鄉的那條鳴犢河。每當記起鳴犢河,第一時間浮現在眼前的、卻是雨霧沉沉的景象。其實平原郡也常有晴天,興許給秦亮留下如此印象的原因,不是天氣、隻是心境罷了。
人的心境就是這樣,前路的艱難或險境,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還是要看,是否有一條清晰可見的路、前路有沒有眉目,否則就會讓人覺得霧沉沉一片找不到方向。
當天有許多大臣到城門外迎接,並帶著車駕儀仗樂工,禮儀十分隆重。駝鈴街上,圍觀歡呼的官民也非常多,場麵如同過節一樣。
不過秦亮剛回來,便聽到了一件事。皇帝曹芳曾去了太學,與宦官李濤是一唱一和,借諸葛孔明的話題、言及想要親政之事!於是得勝班師的喜慶之中,隱約又多了些許緊張的氣息。
秦亮把王令君與孩子們接回了大將軍府,先與家眷團聚。次日清晨,他才去皇宮朝賀。
大夥來到東堂的時候,天亮沒多久,時間還早。建在台基上、四麵都是門窗的東堂,此刻光線仍舊黯淡,仿佛是陰天似的。
不過堂上一片熱鬧嘈雜,許多人都正圍著秦亮說話,道賀的同僚不少。
這時度支尚書諸葛誕說道:“各國曆來如此,我國越是武力強盛,吳蜀越不敢輕啟戰端、危害邊境。大將軍西取漢中,南伐東吳,兩番大勝之後,大魏可長治久安了。”
秦亮麵帶微笑,心說諸葛誕之前去覲見皇帝、應該隻是不想抗旨而已。
眾人紛紛附和,秦亮也開口道:“諸葛公見識不俗,言之有理。不過既然諸公推舉我為大將軍,這正是我應該做的事。”
諸葛誕道:“如此大事,唯有秦將軍能做到阿。”
周圍的人陸續說道:“吳國主孫仲謀被大將軍震懾,早先已經遣使前來求和。”“大將軍此役真乃威震天下,四方莫敢不服……”
太常羊耽也走了過來,與秦亮揖見寒暄。
秦亮便隨口問道:“叔子尚在服喪?”
羊耽道:“大將軍南下之後,他便閉門謝客了,現在也是如此。”
秦亮感慨道:“淮南方略,便是叔子與我一起議定的。好在如今還有泰雍輔佐,不然我還挺不習慣。”
羊耽的眼神裏閃過一絲欣慰,拱手道:“泰雍能追隨大將軍,也是難得的曆練機會。”
秦亮點頭回應,又繼續與旁邊的司空高柔、領軍將軍令狐愚、秦朗、秦勝等人閑談。
魏朝的權力組織,總體自是不如後世那麼完善、正規化,很多時候仍舊依賴於熟人關係。有親戚名分、私交情誼的人,跟那些完全沒打過交道的人相比,信任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聯姻才是一條結盟的捷徑。
秦亮見到羊耽,便提起羊祜、辛敞這些在大將軍府呆過的人,也是這個緣故。
就在這時,宦官唱道:“皇帝陛下、皇太後殿下駕到。”
大夥立刻相互拱手,紛紛回到了大堂兩邊的席位上,漸漸恢複了秩序。WwW.com
樂工隨即也奏響了鍾鼓雅樂,在莊重緩慢的音樂中,皇太後與皇帝來到了上位落座。文武百官伏拜,行稽首大禮高呼萬壽。
秦亮的位置正對著郭太後的垂簾,因有高低落差,他不容易看到郭太後的臉,但能隱約察覺、郭太後正在看自己。雖然幾個月沒見到了,但彼此之間仍無法交談。不能像昨日秦亮與令君團聚那樣,兩人幾乎一直都在一起說話。
朝賀之禮畢,秦亮便請上賀表。
大鴻臚羊發已去世,不過還有屬官負責殿廷禮儀。宦官過來取走賀表,有司官員接過了紙、便當堂宣讀。如唱似念的賀詞讀完,官員又從宦官手裏接過了一份帛書。
他展開帛卷,看了一眼,沉默了片刻,才開始宣讀:“詔,大將軍秦亮力克東關、大敗十萬吳軍,增食邑高都縣內三千二百戶,賞賜金餅十斤、絹帛千匹。製曰,可。”
宣詔的聲音結束,殿堂內卻是一片寂靜。畢竟此時大家都注意著言行,沒有像朝會之前一樣、鬧哄哄地隨意說話了。
秦亮也沉默了片刻,隨後拜道:“臣謝殿下、陛下恩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