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之事告一段落,趙廷這麼一鬧,順帶著替林晟也開脫了一番,林晟心情愈發舒暢,與韓杉聯手整肅鎮海軍一事也進展順利,韓杉看似溫文爾雅,做事的手段卻不乏雷霆之勢,讓林晟刮目相看,沒多久,鎮海這個江南第一大郡便徹底脫離了趙廷掌控。
林晟當即寄帖李迎潮,言在桑洲備好了酒宴,要為肅王軍慶功。李迎潮收到帖子後不禁失笑,明白林晟此舉既是慶功也是邀功,是時候去會一會林氏這位中流砥柱了,當即下令全軍,準備東歸。
五日後,朝陽正好,豐延城方圓百裏旌旗蔽日,塵土漫天,大軍整裝待發。肅王軍三萬大軍遠征而來,不少士兵埋骨西竹山,不過因有趙軍降兵和南境五郡新招募的兵員補充,如今依舊三萬大軍踏上歸程。南境九郡三十五城悉數來降,李迎潮留秦淵在此安撫百姓,跟進與西蜀締結盟約一事,同時留餘勝翼統率九郡兵馬,重新整編全部南境駐軍。明城虎與薑衍受封左右元帥,負責引軍東歸,李迎潮則帶玄甲衛輕裝先行,趕赴桑洲。
黎曉從餘勝翼那裏軟磨硬泡地弄來一套士兵服,左擠右竄地來到馬上就要動身的大軍之中,找到韓葳,上前一拍:“喂!”
韓葳在馬上回頭,一臉驚喜地喊道:“小黎,我這幾日一直想去國師府跟你道別,卻一直沒找到空閑。”
“你很威風嘛,”小黎打量了一下她一身裝備,嘖嘖道,“左元帥親兵,都做些什麼事?”
韓葳道:“我也不大清楚,都是到處瞎幫忙,反正大哥從不支使我做什麼。”韓葳當然不會說,明城虎把她調到身邊做親兵,乃是李迎潮親自下達的命令,美其名曰“給救我的那位小兄弟的賞賜”,這賞賜著實讓不少人羨恨不已。
黎曉羨慕了一會兒就開始歎起氣來,眼中多了幾許哀傷:“我爹已經正式跟國師辭行,過兩天又要開始遊曆四方了,我們以後若再想聯係,恐怕有些麻煩。”
“這樣啊……”韓葳神色黯然,心中十分不舍,她還以為自己走後,可以寄信至國師府給黎曉,現在二人都說不準接下來身在何方,這一別竟不知何時才能再見。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這句話看似平常,說者卻往往有著道不盡的悵惘之意。韓葳想了想,眼神一亮,道:“這樣吧,我大哥的下落應是比較好打聽的,你可以給我寫信,寄到大哥那裏,我以後即便不留在明軍當中,也應不會同大哥斷了聯絡的。”
黎曉點頭:“好吧。隻是這樣輾轉,我們一年怕是也通不上幾回信了。”
二人又隨意聊了幾句,前方大軍就已陸續出發,黎曉縱馬出陣,在一旁目送韓葳至遠處,才戀戀不舍地回頭。
李迎潮行程快過大軍,至桑洲城時,離慶功宴的舉行還有七天時間。林晟出迎三十裏,人前人後對李迎潮不可謂不恭,但李迎潮卻總覺這老狐狸心思難測,時刻打著十二分精神與其周旋。
林晟一連三日陪李迎潮巡查鎮海軍,遊覽鎮海名勝,第四日,韓杉自淮安府趕來,不知為何,林晟與李迎潮二人都感到輕鬆了不少。第五日,明城虎及薑衍率眾將齊至。李迎潮自覺與林晟打足了交道,想歇一日,便躲進了驛館之中,剛巧,姚琪的密報也傳至桑洲,李迎潮不緊不慢地拆開,上麵隻一行字:“煙雨樓璿娘即韓萱。”
李迎潮一笑,將密報銷毀,心中立即有了計較,喚來一名驛館小吏,道:“聽聞桑洲城煙雨樓中有位琴姬叫璿娘的,琴藝高超,你替我傳個話給林大人,就說本王想邀那位璿娘赴宴奏樂,以助酒興,請林大人務必成全。”
林晟接到驛館中人傳話後莫名其妙了一會兒,心道這不像是李迎潮的作風啊?不過奇怪歸奇怪,小肅王既然親自開口了,他林晟若連這點事都辦不成,豈不惹人笑話?當即命人去煙雨樓相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