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定位(1 / 2)

這個時代人們對於學識和書籍近乎病態的崇拜,是蘇寧所倚仗的最大的助力。

蘇寧並不相信焚書之人不知道這些書籍的價值以及此事一旦曝光所會產生的極大影響和嚴重後果,但是他們依舊不惜一切代價的焚毀了圖書館數千冊書籍,隻能說,他們所追求的利益遠遠大於了事發之後的滅族之禍。

這個時期的法律,從來就沒有滅族或者是誅九族、淩遲之類的酷刑,這些酷刑從來既沒有被正式承認過,而是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被納入私刑之中,也就是見不得人的那種刑法,比如曆史上高陽公主偷情的情夫辯機和尚,就被唐太宗以腰斬的私刑幹掉了,而根據法律,根本是不允許腰斬的,最多也就是流放或者斬首。

不過就算沒有,私刑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影響著中國的司法,一直到如今,儒家講究的是仁義,而把嚴酷的刑罰放到明麵上不符合儒家的利益,所以類似於滅族這樣的說法,是極端殘酷的說法,皇帝們也擔心自己身後被人家說壞話,因為至少皇帝的諡號是大臣們商議決定的。

可是這種情況下,一把火毀掉了數千冊書籍的大罪,滅族還算輕的,這個時候估計來一個誅三族誅九族之類的,估計全大唐的文人士子也不會有什麼反對,按照他們對文化知識的崇拜來說。

李承乾這樣的人都能憤怒到了極致,何況是普通士子以及沒辦法讀不起書的那些百姓?要是讓他們知道了,稍微一個引導,輔以皇家權威,山東世家就算不消失也會受到重創,中國的曆史從來都是賤民們改變的,曆朝曆代的衰亡,也是賤民們做主力軍的,隻不過好像一旦參軍或者做了官,就和民眾有天壤之別一樣。

蘇寧不會讓他們消失,絕對不能消失,隻有把他們拉下神壇,讓他們徹底底頭,才是文化真正普及的開始,文化是神聖的,但是文化不是神,總是有些人想把文化奉為神,然後自己掌握文化以取得高位,這種行為,是要被徹底掃盡曆史的垃圾堆裏的。

大宋的文化繁榮,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為山東世家灰飛煙滅導致的文化權威的真空期產生,從而使得文化真正開始了平民化進程,文化平民化的開始,就是文化普及的開始,每一個人都能學習文化知識的時候,才是文化真正繁榮的開始。

所以為了這個原因,那些人不能死,或者不能死光,他們要活著,要活著經曆一次裏程碑式的文化改革,在他們的見證下,中華文化才能徹底脫離特權階層,不再是特權階層壓迫平民百姓的工具,而是造福於全天下的學識。

李承乾顯然不能了解到蘇寧的真實想法,因為他被濃濃的怒火充斥著……

第二天蘇寧還是留在皇宮了,早上去了一趟李泰那裏,和李泰繼續在科學的世界裏麵遨遊,其實就是李泰在那裏嘰裏咕嚕的講述著他對於科學的理解和發現,蘇寧在那裏昏昏欲睡,是在對這些東西提不起興趣,蘇寧寧願去讀史書也不願意學習物理和化學……

咦?

蘇寧突然有一個想法冒了出來,好像有點兒無恥,工作量也不小,但是吧,要是真的可以的話,似乎對於自己的地位提升有很高的作用,畢竟這個時期,自己年紀小,沒有登堂入室的資本,但是如果做成了這件事情,這個資本也就具備了,到時候也可以博得一些美名,對於今後的仕途有很好的作用。

距離正式行冠禮還有五年,五年的時間,應該足夠了,相信這部書若是成了,自己的地位將絕對不僅僅是一個寵臣,一個類似於小孩子一樣的玩物,而是一個有著獨立人格和地位的千古名臣了。

地位就是這樣來的。

反正神機在手,這一點不成問題,不過還是要了解一些曆史的,要不然麵對著別人的疑惑和質問,自己將無法回答,之所以這本書寫了二十年才寫完,就是因為考據曆史是一件又費神又費心的事情,耗費時間長不說,效率還極其低下,這本書的成書,一定要放緩,五年是最少的了,低於五年,那是絕對不行的。

為了幹這個,似乎也要開始讀書了,就算是做做樣子也要做出來,否則的話,還真不好應對天下悠悠之口,因為自己之前的情況,實在是有些鋒芒畢露了,李二陛下給的伴讀位置,不僅沒有讓自己休養生息,反而是把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說是曆練修身養性,其實還是要命的節奏,無論如何,也要隱蔽一段時間,著書立說,改變自己的定位。

蘇寧知道自己目前在很多人眼裏都隻是一個寵臣弄臣而已,不說他們不知道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在他們的眼裏,自己沒有一點兒地位,隻是靠著皇帝的寵愛而立身,根本不具備登堂入室的資格,雖然自己也表現出了軍事能力和很強的性格,但是終究不入主流人群之眼,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小小年紀卻鋒芒畢露,定然是曇花一現之格局。

蘇寧可不這麼認為,自己的名望在軍中和民間都是很高的,民間因為軍事大學和高產作物的影響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而在軍中也因為戰功和軍事大學的建立而擁有了很高的話語權,唯獨在朝堂和文人中間,雖然自己的詩詞和書法相當優秀,外麵無數人求之不得,但是,終究不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