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我有一個夢想(上)(1 / 2)

李承乾究竟是出於什麼心理做了這件事情,蘇寧不知道,就在李承乾宣布為蘇寧加官進爵以補償他放棄權力的舉動之後,李承乾又在沒有和蘇寧做任何商量的前提下突然宣布把已經二十多歲卻至今沒有婚配的皇妹臨川長公主李淳下嫁蘇寧,為蘇寧平妻,擇良辰吉日舉行婚禮。

一石激起千層浪。

蘇寧首先就懵逼了。

他看著李芮涵難以理解的眼神,看著靈兒蘭兒和武照還有一家子男女老幼奇怪的眼神,覺得渾身不自在,決定立刻去皇宮找到李承乾詢問一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不是說好放我走了嗎?為什麼還要弄出這些個幺蛾子?要我帶著公主去四處遊曆?!

還有,為什麼偏偏是……淳兒……

沒人知道那一天蘇寧衝入皇宮之後究竟發生了什麼,守門衛士也隻知道蘇侯爺進去的時候是一臉的糾結,出來的時候是一臉便秘,似乎發生了什麼很讓他感到鬱悶的事情,他們不知道究竟皇帝陛下和蘇……公爺說了什麼事情,不過看起來應該不是壞事才對,因為在七天之後,似乎是皇家等不及了要把公主丟給蘇寧一樣火急火燎的舉辦了婚禮,準備之匆忙和速度之迅速超乎想象,又成了唐初最大疑案之一,讓人們感到不解。

太上皇的女兒,如今皇帝的妹妹,生母是地位僅次於長孫的韋貴妃,身份何等尊貴,就這樣下嫁給了蘇寧,居然還是以平妻的身份,雖然曆史上不是沒有過平妻的前例,但是,公主做平妻,是不是有些太過了?而且蘇寧的正妻李芮涵郡主是否答應?是否有不高興的地方?郡主的父親李孝恭是否有過反對?是否同樣不樂意?人們都不知道。

八卦是人類的本能,在被無數大媽時代廣為傳唱之後,事情的本來麵目已經不可追尋,大媽時代們把事情的真相毀的麵目全非,讓人不忍直視,所以後來有那麼多各種各樣的傳說版本,也多虧了大媽時代們的傳頌,唐初四大疑案中的公主案之所以如此歡樂,大概也就是如此。

蘇寧知道,他抵達皇宮的時候,李孝恭,李二陛下和李承乾三人都在,似乎料定了蘇寧會過來,除了李孝恭滿臉不爽之外,李承乾和李二陛下臉上都帶著一種名為輕鬆的表情,李二陛下的表情好像是在說你小子是逃不了成為我女婿的命的,雖然十多年前沒有成功,但是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應該是可以表示我如今的心情的。

李承乾倒是解釋了一下,說正好是因為這個事情的發生,否則他是絕對沒有理由和膽量把公主嫁給他做平妻的,畢竟是公主,曆史上雖然有平妻和左右夫人的例子,但是絕對沒有公主什麼事情,如果是尋常時節,百官一定不會認同,但是如今不一樣,大家都以為蘇寧是因為什麼事情而放棄了權位,皇家想要補償他,所以做出了這樣的決策,朝臣和天下悠悠之口都可以被堵住,不會有人說三道四。

至於李孝恭那裏雖然很不爽,但是作為知道內情的為數不多的人之一,李孝恭沒有反對,反正蘇寧的嫡長子慶仁已經確定承襲傳國三原侯的爵位,那麼就算臨川公主生下兒子,也不會把傳國三原侯和蘇家家主的地位給搶走,這是肯定的,所以既然如此,加上宮裏麵的傳說,李孝恭也就認了,發生了這種事情,李氏家族內部也是極為矛盾,感情複雜,遇到了這種事情,誰還能淡然處之呢?

至於李芮涵那裏,還有其餘的家人,對於此事好像都有些不太想要評論,本來家中遭逢大變,大家的心情都不好,蘇寧的心情也很不好,那麼多天來,大家的心情都比較壓抑,連慶仁都沒有想要繼續作怪惹怒父親,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個很溫和的四娘為什麼會突然消失,父親為什麼突然那麼消沉,現在家裏麵突然傳來父親又要娶妻的消息,大家的反應似乎都不如想象中那樣強烈。

在這樣的背景下,蘇寧的心情可想而知了,繼而又在婚禮之前的六天,回家之後的第二天,李承乾再次下詔讓蘇寧進宮,進宮之後,李承乾卻沒有接待蘇寧,而是把蘇寧送到了一個偏僻之所,蘇寧一樣就認出來這是十八年前自己和淳兒初次相見的地方,頓時蘇寧就明白了,貞觀四年的那一幕,或需要在這裏重演。

這裏發生了什麼,沒有人知道,蘇寧在這裏見到了誰,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依舊沒有人知道,史書上對於此事的記載甚為簡略,隻有“承和三年初,上以臨川長公主尚蘇寧”之記載,倒是民間傳說又一次大放異彩,蘇寧進皇宮和離開皇宮都被不少人看在眼裏,他們發揮想象力,四處傳說。

而這些原始的傳說被文人墨客們知道之後,文人墨客們發揮浪漫的天性和優美的文辭,繼續渲染,渲染出了一番才子佳人式的傳奇故事,居然還有人把這件事情算作了上輩子的緣分,木石前盟之類愛情故事,使人不得不感歎“人才在民間”這話是多麼的正確。

事情遠沒有那些傳說說的那樣曲折離奇,也沒有文學藝術作品所描述的那麼浪漫美好,蘇寧倒是的確不知道另一個時空裏嫁給了周道務且一生不離不棄的臨川公主李孟薑就是淳兒,而且這個時空中,淳兒推辭了三五次李二陛下和李承乾為她的指婚,李二陛下和李承乾都不願意逼她,但是一開始也不理解,得知了內情之後,倒也多了幾分憂慮,而這一次,實在是天賜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