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場。
一個嗓門很大的士卒正大聲讀著七禁令五十七斬。
這是古代最嚴格的軍規。
七禁令:輕軍、慢軍、盜軍、背軍、亂軍、誤軍。
五十七斬:
一·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旗舉不起,旗按不伏,此謂悖軍,犯者斬之。
二·呼名不應,點名不到,違期不至,動師律,此謂慢軍,犯者斬之。
三·夜傳刁鬥,怠而不報,更籌違慢,聲號不明,此謂懈軍,犯者斬之。
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將,不聽約束,更教難製,此謂構軍。
五·揚聲笑語,蔑視禁約,馳突軍門,此謂慢軍,犯者斬之。
六·所用兵器,弓弩絕弦,箭無羽簇,劍戟不利,旗幟凋敝,此謂欺軍,犯者斬之。
……
……
十七·主掌錢糧,給賞之時,阿私所親,使士卒結怨,此謂弊軍,犯者斬之。
十八·觀寇不審,探賊不詳,到不言到,多則言少,少則誇多,此謂誤軍,犯者斬之。
三遍之後,整個校場安靜下來,一絲雜聲都沒有,冬季到了,北風吹過來,隊列肅穆嚴整。
好的開始是成功了一半。
慈不掌兵,沒人懷疑禁令的真假,武安冷峻的表情告訴他們,任何人觸犯軍規他都會毫不留情。
武安就是要一開始嚴厲執行軍紀,這樣才能讓士卒丟掉僥幸懶惰心理,他要打造一支雄壯的威武之師。
古代的軍隊,武安最佩服的就是嶽家軍和戚家軍,想要以此為模本,打造屬於自己的武家軍。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劫掠,這在‘賊過如梳,兵過去篦’的古代是極為難得的,也是令人難以想象的。
即使到了近代東西方軍隊裏,兵也是比賊好那麼一點,有時兵比賊還可怕,要達到那種不擾民程度的軍隊幾乎沒有。
隻有那經過幾萬裏長征,爬雪山、過草地,依然堅定信念的鋼鐵之師能超越了吧!
武安嫌棄一都的人數太多,不好管理,和眾人商議後,馬步軍在都一級下麵,又加了什、伍兩級編製。
步軍十人為一伍,五伍為一什,兩什為一都,五都為一營。
步軍正好有一營五百人馬,武安直接任命武豐、韓湧、劉猛、劉獐、周渭五人為都頭,下麵的什長和伍長也多由老兄弟擔任。
至於馬軍,以五人為一伍,五伍為一什,兩什為一都,五都為一營。
馬軍一營兵馬有二百五十人,武安以韓潮、吳玉寶、杜白,張雍,以及同族族兄武鴻為都頭,什長和伍長也是從老兄弟中挑選。
馬軍一共有三百人馬,剩下的一都五十騎兵作為武安的親衛,由張暑任都頭,隨護左右。
步軍那裏由各什什長先訓練隊列,那些老兄弟終於感受了武安當初麵對他們左右不分時的痛苦,隊列站的亂七八糟的,氣的一旁的伍長什長跳腳。他們這些魯莽的漢子可沒有武安的好性子,即使武安有時忍不住脾氣發作還揍他們呢。武安為了防止他們毆打士卒,規定不得肆意虐待體罰士卒,當然訓練時簡單的拿柳條抽幾下也是可以的,有些人你要不打他們幾下,他們腦子是轉不過來彎的,武安當初訓練老兄弟時是深有體會。
武安其實這幾個月空閑時間,已經在訓練老兄弟,他們基本的隊列隊形已經掌握,旗幟、金鼓等早已熟悉掌握,再由他們訓練新士卒不成問題。
步軍訓練武安不擔心,就是騎兵的挑選讓武安傷透了腦筋。
老兄弟還好,武安早就有意識的讓他們騎馬練習,但人數太少,隻有五六十人,還有大半的缺口,而招收的流民中會熟練騎馬的人很少,武安隻能放鬆標準,把在家騎過驢的、騾的,甚至騎過牛的都叫了過來,就差小時候騎過豬的也算上了。
馬通人性,為了讓他們培養感情,武安讓這些騎兵親自去喂養、洗刷、打掃,為了讓這些人盡快熟練騎馬,武安還挑了一些溫順的騾馬讓他們先練習,待熟練後再上戰馬。
在這裏徐教頭讓武安刮目相看。一改在武家村的懶散和不負責任,他積極的給武安提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而武安也終於知道徐教頭的名字,徐虎,一個普通無奇的名字。
徐教頭告訴武安,戰場上奔襲衝殺的戰馬必須經過嚴格的調教和訓練,對戰馬的訓練,首先要求馬匹服從人的指揮,既能奔跑跳躍,又能令行禁止。
其次,要求戰馬反應靈敏,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保持鎮靜而不驚駭。凡是性情惡劣、反應遲鈍、體質羸弱的馬匹都要淘汰掉。
他告訴武安,若想獲得一支所向披靡的騎兵,不光要有訓練有素的士兵,還需要精心培育能上戰場的馬匹,這次他購買的馬匹都是優良的戰馬,質量很不錯,很適合騎兵作戰。
戰馬入伍後,還需將速度、體力相近的編製排在一隊,以免影響作戰時的協調一致性。
而騎兵作戰時,最好是一人兩馬甚至三馬,這樣身上的兵器和甲可以讓其它馬馱著,另外還需要有輔兵協助,這樣人和馬都能得到充足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