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多疑症(1 / 1)

許忠義接著又稟報近日內衛密探探聽的消息。

“陛下,前朝勳貴大多深居簡出,不過仍有人對於現狀不滿,暗自聚集在煙花柳巷大放厥詞,口吐不忿怨言。”

武安“嘿”了一聲,問道:“感恩侯和知恩侯可參與其中?”

“回陛下,兩位侯爺除了上朝外,一直約束家中子弟閉門讀書,並有意跟其他前朝勳貴斷絕往來,倒是安分守常!”

感恩侯就是大周宋國公趙端,知恩侯也是大周忠國公韓澤。

兩人是親家,韓澤獻了汴京投降大商,隨後趙端獻了都城洛陽。

趙端更是獻上美貌的女兒做了武安的妃子,成了皇親國戚。

武安登基後,並沒有忘記他倆的功勞,分別封賞世襲侯爵。

至於其他前朝勳貴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

武安也不可能將所有人都賜予高爵。

這些勳貴不僅失去了往日的權勢,為了保命,數代強取豪奪的家產絕大部分都交了出去。

一朝天子一朝臣。

如今他們也隻能醉生夢死,心裏落差太大,肯定有怨氣。

武安覺得自己還是很仁慈的。

起碼事後沒有違背諾言去趕盡殺絕,勳貴留下的錢財足夠他們幾輩子花的。WwW.com

若不然他們也不會有錢去煙花場所。

許忠義道:“陛下,奴婢是否派人去教訓一二,免的他們不知天高地厚……”

“不必。”

武安直接出口打斷,微笑道:“朕初登帝位,正是穩定人心之時。大動幹戈難免讓降臣生疑,不能因小失大。

他們對朝廷有功,朕說過保其一生無憂,又豈能因醉酒戲言而出爾反爾?”

武安看似大度,其實自有思量。

此時天下還未一統,西北、幽州、蜀中以及江南以南大片疆土並沒有歸附。

若是此時斷然處置了這些投降的勳貴,肯定讓後來者心生懼怕,不敢再投降。

最重要的是這些勳貴沒有了兵權,就如沒有牙齒和爪子的老虎一樣,失去反抗的能力。

此時時機未到。

不過若日後還是口無遮攔,那就怪不得他秋後算賬,總有收拾他們的時候。

“你派人盯緊他們一舉一動,若有異常趕快回報。”

“奴婢遵旨。”

雖然暫時放過他們,倒是武安並沒有放鬆警惕。

前朝勳貴們畢竟在洛陽城生活了幾十年,明麵上沒有絲毫勢力,但說不定有什麼暗藏的人手,讓人不得不防。

許忠義走後,武安開始思考該怎樣對待這些勳貴。

既然不能卸磨殺驢,洛陽城不能讓再他們呆下去,把他們遷移出去才是上策。

武安思考片刻,最終決定除了趙端和韓澤外,其餘勳貴全部遷到汴京去。

汴京作為東都所在,讓他們一家去那裏居住,也不算貶謫。

而且洛陽新貴太多,相信他們也不想留在這裏受氣。

武安想好前朝勳貴的事,又思索著錦衣和內衛彙報的大商內部臣子派係的事。

這也不怪武安多疑。

縱觀幾千年的華夏封建王朝曆史,皇親國戚貴族大臣爭權奪利從始至終,在史書上筆筆可見。

皇族之間的蕭薔之禍更是屢見不鮮。

在權力麵前,父子兄弟之間的親情更是薄如紙。

從古至今,多少皇帝是壽終正寢,多少是暴斃而亡,真相恐怕誰也不清楚。

武安大力扶持錦衣和內衛,就是防止下麵的人犯錯,防患於未然。

至高無上的權力讓人癡迷,嚐到生殺予奪的滋味,武安是絕對不會讓人有絲毫威脅到皇權的機會。

。您提供大神古代我是一個鹽販子的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