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盛武二年(1 / 1)

冬去春來,時間很快來到盛武二年。

天下正式來到了新紀元。

有人歡喜有人悲傷。

歡喜的自然是新朝權貴,悲傷的自然是前朝失勢者。

而百姓是最容易滿足的群體。

他們大多不關心昔日大周朝廷存亡,隻關心新朝是否能讓他們活下去。

好在新統治者需要天下安定,或許心存一點憐憫之心,免除了強加在百姓身上的眾多苛捐雜稅,讓他們的負擔大大減輕。

為了盡快恢複生產,又為百姓複耕提供了糧種和耕牛。

百姓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對於大商漸漸有了歸屬感,人心開始逐漸安定。

很多人嚐到了改朝換代的甜頭。

雖然此時天下還未統一,但大商並沒有急著進兵,各地在打擊盜匪同時,開始忙著春耕。

如今蜀王完全龜縮到蜀地內,大商最大的敵人就是關外的契丹人。

而雙方還隔著幽州邊軍和遼西走廊邊軍。

根據錦衣的彙報,兩地邊軍大約有七八萬人馬。喵喵尒説

不過這些邊軍如今軍心渙散,官將們各懷鬼胎,人心不齊。

自從武安入主洛陽後,眼見大周已經滅亡,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投誠。

隻是有些官將要求太多,大商此時又無力繼續北上,對待他們隻能以安撫為主。

幽州並不是主要產糧地,以前即使有遼東平原,每年仍然需要內地供輸大量糧草,才能養活眾多邊軍。

如今遼東僅剩下狹長的遼西走廊,沒有內地錢糧的支持,根本維持不下去。

當然,邊軍可以南下劫掠就食。

隻是大商如日中天,已經占據天下大半。

且軍中火器犀利無比,加上人多勢眾,邊軍根本不是對手。

若不然邊軍中的野心家早就自立門戶。

而大商武安這邊,擔心的是後世吳三桂引異族入關的事重演,去年冬天開始,就運送不少糧草和冬衣過去,支撐邊軍不亂。

武安並不是杞人憂天。

一個人被逼無奈,可是什麼也做的出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平日說再多大義凜然的話,事到臨頭真的做起來的畢竟是極少數。

口不應心才是世情的常態。

當然,大商的錢糧不是那麼好拿的。

一起同去的還有眾多朝廷使者。

他們的任務就是分化瓦解各地邊將,不讓他們抱做一團,為大商軍在夏收後北上做準備。

襄王被滅後,大商南北地盤全部連成一片。

隨著蜀王軍在荊州大敗虧輸,完全喪失了進取天下的雄心。

南方各地眼見天下局勢明朗,大商軍不可抵擋,除了最南麵的州縣,其餘大都開始歸降。

武安對此並不著急。

自古以來,基本上都是北方勢力統一南方。

以南統北的,除了朱明外,就是未競全功的劉宋。

此時南方殘餘勢力一盤散沙,不足為慮。

大商此時最要緊的是在夏收糧草充足後,先一步占領幽州和遼西走廊。

再就是仍然盤踞以北,堵塞大商和西域聯係的黨項人和韃靼人。

去年長安城以西一場大戰,在火炮的轟鳴下,黨項人和韃靼人幾乎是未戰先潰。

戰後,大商先尾追蜀軍占領漢中,而黨項人和韃靼人因為騎兵較多,大部往西北逃竄。

因為天氣緣故,大商軍並沒有繼續進軍。

在武安登基後,黨項人和韃靼人派使者前來,想要求和,妄圖讓大商承認昔日唐朝時賜予黨項人夏州、靜州等五州的地盤。

武安自然不會同意。

他可不想在西北複製一個勁敵西夏出來。

這日,衛國公武豐回到洛陽城。

武安登基時,武豐率軍在豫州一帶鎮守地方,年後又去匪患嚴重的淮南一帶剿匪。

如今盜匪大體被剿滅,武安就召他回洛陽城議事。

。您提供大神古代我是一個鹽販子的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