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個不太悲傷的葬禮(2 / 3)

色諾芬不解的問:“為什麼呢?”

蘇格拉底回答說:“青春美貌的這種動物比毒蜘蛛還可怕得多!好的婚姻僅給你帶來幸福,不好的婚姻則可使你成為一位哲學家。”

成默覺得父親的這場婚姻不過是一次實驗,而自己則是一個殘缺的試驗品.....

在生下成默之後,林怡青堅持了六年,最後成默的病情成為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成默七歲時選擇和成永澤離婚,並放棄成默的撫養權,回了美國。

本來按醫生的建議,成默最好是不要去上學的,但無奈的是成永澤實在沒有精力對成默加以照顧,請了保姆在家看護,年紀大一點的保姆又偷又拿,年紀小一點的保姆試圖勾引成永澤不說,家務事幾乎不怎麼做,於是在成默自己的強烈要求下,他被送去了上學。

事實證明醫生的話並不算錯,長到十六歲的成默已經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病危通知單對於他來說近乎家常便飯,不過成默還算幸運,因為大部分有如此嚴重疾病的人在嬰兒期就夭折了,但老天的眷顧讓他頑強的活了下來,並且還和其他孩子一樣背上書包,“享受”著校園生活。

隻是從小成默就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樣,不僅不能劇烈運動,還容易感冒生病,經常要去醫院打針,病情嚴重的時候,體內嚴重缺氧,甚至全身青紫。

因為病情和聰明被老師特殊照顧,加之他不能運動,情緒激動嘴唇還會變成紫色,這樣的與眾不同,被嘲笑,被排斥,因此交不到朋友,即便他跟他父親一樣,從小就是學霸,成績向來都是班級第一,但依舊改變不了被孤立的處境。

上初中之後,成默紫紺的現象更加嚴重了,稍微多運動一下嘴唇、指甲都會變成紫色。行動能力也在變弱,走路久了都會胸悶氣喘。

15歲那年,參加中考體檢的時候,醫生告訴成默,他的心髒長得像葫蘆一樣,能活到現在真是個奇跡。醫生還打了電話給成永澤,跟成永澤直言,成默可能活不到成年了(18),建議不要讓他繼續上學了,不如帶著成默到處走走看看,享受生命最後的時光。

成永澤沒有理會醫生的建議,成默依舊參加了中考和會考,並以星城市會考第一的成績進入了長雅中學,而成永澤也在當年調入了華夏社科院。

本來成永澤是要把成默帶到京城去的,但成默過去之後嚴重水土不服,身體不適,病情加重,於是成永澤隻能讓成默回星城,反正成永澤也不擔心成默的自理能力。

除了給錢,這些年成永澤並沒有在生活上給予成默什麼幫助,完全是成默自己在照顧自己,除了成默自己看病、吃藥、吃飯之外,其他成家所有的生活瑣事,例如交水電煤氣費、請人打掃衛生等等都是成默打理的,因此成永澤對於成默還是十分放心的,反倒是成默覺得自己這個隻會搞研究寫論文的老爹更值得擔心。

隻是成默沒有料想到,自己還沒有掛,他那個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為零的老爹出了車禍先掛了。

對於父親的死,成默沒有太多悲傷,在成默看來,生死本就是必然的事情,而他父親成永澤,作為一個人類學家,必然也是一個哲學家。

哲學研究,就是不斷趨向這樣一種思想境界、逐步樹立自覺的死亡意識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排練演習,為死亡,亦即為達到一種沒有身體框架局限的存在作準備。

柏拉圖所說的“哲學乃死亡的排練”,就是這個意思。

通俗點說,人的一生都與死亡相伴,並在為死亡做準備,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隻是走出了時間。

成默對此理解十分深刻,對於生死之事也看的很淡,不看淡不行,像他這樣從出生起就離死亡如此之近的人,想不開的早就把自己愁死了。

回憶起年幼時,他不能運動,唯一能選擇的娛樂也隻有看書,隻是成永澤並沒有給成默看兒童讀物,而是直接送了他一套哲學書籍給他做啟蒙讀物,別人家的孩子在背誦《唐詩三百首》的時候,他看的是《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