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職林銘,參見軍長大人……”
這不倫不類的稱呼不由得讓席亞洲哈哈大笑,起身伸出手來,道:“你就是那位聯絡員?曹少尉對你評價很高哩!”
“為元老院和人民服務!”林銘知道這是澳洲人的“握手禮”,趕緊伸出手去相握,還流利的來了一句口號。
林銘自從陪同索普去西江一帶考察回來之後,便在佛山繼續做情報搜集工作,對外情報局給他的任務是搜集當地的民情社情。從“中心”發來的指示文本,林銘多少意識到元老院對佛山的重視程度--不過這也不算太意外,佛山是能和當時的主要大城市相提並論的“天下四大聚落”之一,而元老院對廣東的企圖,對他來說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他便忙忙碌碌的為元老院幹起活來了。三月份的一天,他照常從交通員那裏得到了新得指示,卻是“大軍登陸,做好迎接準備”。按照指令,林銘從地下轉為地上,擔任佛山鎮副鎮長,正式為元老院工作了。不過在機構沒有建立起來之前,他先以佛山鎮聯絡員的身份公開活動,暫時不剃頭不易服。
此地距離廣州不過五十餘裏,因而在登陸的第一天,伏波軍的先遣分隊便已經乘船直抵佛山堡。
這裏本身並無明軍駐軍,鎮上和四鄉雖有鄉勇團練。但是鄉勇團練為得是“保家”,澳洲人打過來秋毫無犯,實際掌握鄉勇的強宗大戶們自然不會出來“護國”。雙方簡短的交涉之後,佛山堡便開柵門投降了。林銘這個前錦衣衛百戶,搖身一變就成了“副鎮長”。
“你既然是本地土著,又是我們任命的幹部,就請你帶路四處看看,再介紹下本地的情況。”
“是,是,卑職願意效勞!”林銘忙不迭應道。喵喵尒説
他帶路的第一個地方,自然就是靈應祠了,也就是當地人所說的祖廟祖堂。祖廟建於何時已不可考,不過一般認為是北宋年間建造的。當時的中原百姓南遷到廣東,在這裏落戶。形成了聚落。
“這廟是洪武五年重修過的,期間又重修過。”林銘說道,“廟內供奉的是北帝神,乃是北方水神,故老傳說本地唐宋年間多有水災,本地人便將北帝請到禪城坐鎮。自此之後,這一帶再也沒有鬧過水災。大家來祖廟祭拜,求得便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林銘雖然祖上並非“佛山堡八圖裏”的土著,但是遷居在此也有百年,對這座被視為佛山之根的廟宇亦頗有感情。所以一開始便力阻國民軍中隊占用這裏當隊部。
祖廟的門前便是便是著名的靈應牌坊了,三樓三層式,威嚴聳立,簷柱間大量施用鬥拱,飛簷疊翠,飄逸淩雲。正麵頂層正中有豎書“聖旨”二字匾。下層橫書:“聖域”“靈應”二字。背麵頂層豎書“諭祭”二字匾。朱紅的木結構映襯著貼金大字。配以綠色琉璃瓦上蓋,使整座牌坊顯得輝煌奪目。風骨凜然且結構極為堅固。這樣的牌坊建築,席亞洲在海南和廣東還是第一次見到。
林銘說這牌坊建於景泰年間,因為明景泰皇帝將祖廟賜封為靈應祠。所以牌坊施工構建格外講究。
牌坊前是一個水池,名為錦香池,池中有象征北帝的石雕龜蛇像。席亞洲見石雕上散落著一些銅錢,池底似乎亦有,顯然這拋硬幣的習俗由來已久。
不過,也由此看出本地富庶安泰,才能有這樣太平時節裏才有的閑情逸致。
牌坊之後,便是三門,建築非常考究。麵寬九開間,頂端有一條1米多高30米長的陶塑人物瓦脊,簷下是貼金木雕,中間是紅色沙岩圍牆並排配以三個進深為一米的圓拱門洞,下為石砌抬級,整個建築壯麗威嚴。
廟祝聽聞澳洲人的大官到來,忙不迭出來相迎,請他殿內進香,再到淨室一坐“奉茶”。
“心意我領了,不過我公務在身,不便叨擾。”席亞洲很是客氣。
從廟裏出來,走不多遠,卻見街麵上又有一座木石牌樓,雖不及靈應牌坊那麼氣派,卻也有“聖旨”的豎匾,下層橫書“忠義鄉”三個大字。林銘說這是正統年間,海賊黃蕭養聚集萬人攻打佛山堡。當時的佛山縉紳大戶召集鄉勇,設立柵欄,抗擊黃蕭養取勝後獲得的朝廷封號。
。您提供大神吹牛者的臨高啟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