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火攻船(1 / 2)

施奈德手扶艦橋欄杆,巡視了一遍停泊在江麵上的大小船隻,確認他們都已經做好了出發的準備。

“向司令部報告:請求準予出發!”

隨著他的命令,信號兵打出旗語。不多一會,龍華寺方向的信號就反饋過來了。

“司令部發來信號:準予出發!”觀察哨的報告傳到了艦橋上。

“升起信號旗,全艦隊出發!”

信號旗升上桅杆。艦長阮小五沉著的發出一係列命令:“起錨!”、“左舵15度!”、“前進一”……江畔停泊著的珠江號河川炮艦的煙囪裏突然噴發出一股濃煙,隨後笨拙的船頭緩緩的轉向,往江麵中心而去。

隨著珠江號的起錨,江麵上的幾十艘大發艇和拖輪先後噴出了啟動的黑煙,一時間江麵上黑煙彌漫,機聲轟鳴,珠江特遣艦隊西江支隊出發了。

說是艦隊,實則唯一可稱為“艦”的隻有旗艦珠江號河川炮艦,單就元老院海軍的艦艇噸位劃分標準來說,珠江號隻能算“艇”,不過在內河,它就是不折不扣的“巨艦”了。尤其是船頭鋼甲圍護的露炮台上的那門130mm前裝線膛炮,在這江麵上就是天神一般的存在。

環繞在這泱泱大物旁邊的,是用大發艇和小發艇改造的內河炮艇。雖然改裝的炮艇遠不如繪圖板上的內河炮艇那麼威武,但是船上的敞開式旋轉炮塔上安裝的37mm哈乞開斯五管機炮和13mm打字機的威力在本時空也是令人恐怖的存在了。

殿後的,是2艘621明輪拖輪改裝的武裝炮艦,其中1艘在船體中部位置設置了露炮台,安裝了一門130mm前裝線膛炮;另一艘則安裝了2座37mm哈乞開斯五管機炮和4座13mm打字機的露炮塔。

1艘河川炮艦,16艘武裝大發艇,2艘武裝拖輪,這差不多就是西支隊三分之二的實力了

施奈德不時拿起望遠鏡搜索江麵。在珠江號前麵,幾艘擔任偵察工作的大發炮艇。在湍急的江水中顛簸前行。羚羊峽的峽穀入口寬達1000米,進入峽穀之後江麵逐漸收窄,最窄的地方僅有300米。江水在狹窄的山穀中奔騰咆哮,即使是珠江號這樣近三百噸的船也顛簸的厲害。

好在這裏的航道水深從48米到75米,別說吃水不過1.5米的河川炮艦,就是幾萬噸的戰列艦開進來都不會擱淺。

羚羊峽全長五公裏,要是非機動船,這裏上水全靠背纖,走上一天也不稀罕,但是現在內河艦隊用一小時就可以通過。

對施奈德來說,最大的危險與其說是明軍水師,倒不如說這些排水量不過30噸的武裝大發艇:不但噸位小,馬力也偏小,在激流中機動性會變得很差,很容易被水流衝到岸邊擱淺觸礁。就在昨天,艦隊的一艘武裝大發艇就在護送偵察隊偵察的過程中失控觸礁。淹死3人,失蹤1人。

這算是首開了珠江艦隊西支隊的傷亡記錄,讓施奈德不免臉上無光。珠江艦隊西支隊支隊長是他晉升海軍少校之後的第一個職務,也是他第一次獨立指揮一個方麵的支隊。首次獨立擔當區域作戰,還要配合第一旅的作戰行動,而第一旅是由元老指揮的,

過去,他隻是元老指揮下的一個海軍軍官,哪怕是當上了艦艇中隊的中隊長,901級戰艦的艦長,在開作戰會議的時候也隻有聽元老說話的份,隻有輪到征求意見的時候他才有機會“進言”。

這次可就大不相同了。開陸海軍聯席會議會的時候,朱首長完全是用協商的口吻,而非簡單的命令。盡管他們之間軍銜相差懸殊,但是在指揮層級上卻是平等的。

這麼露臉的事情,除了自己還有誰!施奈德得意之餘,也覺得責任重大。打勝仗,對他們來說已經不稀罕了,要贏得漂亮幹脆更重要。

“保持航速。”他下著命令,“各艦注意觀察!”

因為情報上顯示,明軍大鼎峽和羚羊峽的交界處集結了上百條釘封來得民船,都裝上了柴禾桐油和火藥,一旦明軍順流放下這些火攻船,對支隊來說的確是很大的威脅――這裏的江麵寬度實在太狹窄了。

“2點鍾方向,纖道上發現明軍!”隨著觀察哨的報告,施奈德舉起望遠鏡望了過去,果然,在山體間時隱時現的狹窄纖道上,有幾個明軍士卒正在朝著這裏張望。忽然他們象得到了什麼命令似的,其中兩個人扭頭朝著山上而去,隻留下一個繼續朝著江麵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