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叛國!(1 / 3)

嘉慶其實也知道,公布和珅的罪行隻不過是早晚的事情罷了,乾隆庇護了古往今來一個罕見的貪侫之徒也已經是一個事實,就算他再有孝心,再有心辯駁,也不可能將這件事掩蓋下去。他先前想做的,也隻不過是希望在乾隆出殯之前能夠不受到某些流言的騷擾,可是,相對於乾隆的下葬,和珅的行蹤很顯然更加重要。所以,他不得不答應了劉墉等人的請求。

所為天下之大,沒有不透風的牆。隻要和珅還在這個世界上,幾萬萬兩白銀的龐大數字就足以刺激到那些與之相接觸的人。不管那些人會怎麼做,總比一絲風都不漏的強。而且,各地的官府也會被那巨大的數字帶動起來,發揮比平常強的多的力量。

可是,嘉慶依然沒有想到,幾個月過去了,半年過去了,和珅依舊沒有任何蹤影。反倒是民間不知道何時起了傳聞,說和珅與何貴交好,南洋又屬海外,島嶼萬千,所以,和珅早就已經坐船南下,躲進南洋去了。甚至於,還有人預測和珅已經深入到了澳大利亞。結果,這條傳聞真就弄出了一股“下南洋”的風潮。

從嘉慶四年初,先是大批的“民間閑漢”,也就是傳說中的江湖俠客們坐船進入呂宋,由於呂宋一直處於軍管狀態,這些人即使有心去找何貴問一問和珅的具體下落,也沒那個膽子真個兒闖進何貴的住處去。

所以就在一些非軍事區暫時住了下來,之後,這些人因為不懂生產,吃喝用盡之後,又發現船錢突然貴了許多,回不去了,隻好留下找事做。這時候,呂宋清軍所公布的南洋的一些信息也就吸引了這些人地注意力……而有了這第一批,第二批人南下也就沒有多少猶豫的。尤其是又有消息說第一批人已經搜到了“和珅的藏寶島”,一個個都在南洋買了奴隸,做[無敵龍會員老劉手打整理]了島主,成了土皇帝,享起了清福,這第二批就趕得更急了。是乎,最簡單的語言,居然在短短半年內就召集了十數萬人南下,而等到嘉慶四年過完地時候,這個人數已經瘋漲到了近乎五十萬。不過,這個時候的人們已經不怎麼在乎和珅的寶藏了。富庶的南洋,呂宋方麵的“專業指導”,讓這些人在南洋的生活比在內地好了許多。尤其是在南洋還沒有各種官吏豪紳的催逼,比內地又多了許多的自由,這些人自然就更加不願意回去了。偶爾有回去了,也是將家裏人接到南洋的居多,順便,這些人也把南洋的美好轉述給了家鄉地人們。

中國地老百姓是最吃得苦的,創業雖然艱難,大多數情況下卻比在家鄉受苦要強。再加上清廷已經開了海禁,南洋如今也名義上屬於大清國的領土,再有何貴等人的爭取,認為百姓南下有利於大清國對南洋所有權的鞏固,還可以緩解國內土地的供需關係。所以,清廷一直沒有禁止百姓南下。結果,等到嘉慶五年過完之後,南洋華人的總數已經超過了一百萬,這還隻是在冊地人數,那些偷偷南下的還沒算在內。

不過,過多的人口也終於引起了各種管理上的麻煩。南洋一向是土著們的地盤兒,雖然這些土著並沒有多麼厲害,經常被人征服,但勝在人多。居住的土地也占據了南洋的絕大部分。所以,華人地南下,再加上大多數華人瞧不起這些落後的土著,又認為自己屬於“征服者”,所以各種爭執乃至爭鬥時有發生。而且,即便是華人自己,也多有相互鬧矛盾的。南洋雖然一直處於軍管狀態,各項製度非常嚴格,可是何貴就算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將同時將數千島嶼管理好。於是,嘉慶六年,向南洋派駐官員的的議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終於提上了清廷的日程。而這時候,已經漸漸平息的,關於“和珅寶藏”的傳言又不知道突然從哪裏冒了出來。不過這一回的傳言卻已經不認為和珅在南洋了,畢竟,上百萬的尋找,甚至已經有華人在澳大利亞的西北角定居下來,依然沒能找到和珅的蹤跡,就算再次提及,也不會有人信。所以,這一回的傳言將目標定在了東洋!

原本,嘉慶四年三月底地時候,嘉慶就已經再次向滿朝文武公布了和珅地罪行,共有三十餘條大罪,同時還向朝臣們公布了查抄和府所得到的財產清單,說是共計白銀兩萬萬兩有餘。這個數目也隨著文武百官地口傳遍了大清國的上上下下。但是,這一回的傳言卻是針對這個“兩萬萬兩白銀”而來。傳言聲稱,朝廷查抄和府,總共發現了十一個存帳的庫房,那兩萬萬兩白銀,隻不過是前兩個月清查之後所得出的結論,其帳目也隻是代表前兩個帳房,而另有九個帳房卻一直沒有公布,究其原因,是因為和珅已經將其他的家產盡數轉移,朝廷空有帳目卻得不到實物……如此轉移了可能達到九萬萬兩白銀的事情,肯定是有不知道多少人從中沾過手。如果深查,必會動蕩朝局。可是,以和珅的貪婪,就算在轉移的時候用掉一些,總不能用掉上萬萬兩吧?那就是說,這廝手裏至少還有價值相當於八萬萬兩銀子的財物。那麼,這些錢現在哪裏?……南洋已經有人找過了,一連三年都沒查到什麼蹤跡。那麼,東洋呢?據說,在嘉慶元年之後,就有人發現和珅的管家劉全曾在天津的一家船行出現過,而且這家船行還專跑東洋線路……那麼,和珅是不是已經跑到了現今諸侯割據的東瀛了呢?八萬萬兩白銀在手,就算是整個東瀛國都能買得下來,又何必去南洋那等未開化的地方受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