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恪挖出小報行挑出來的事不小,讓太子當下認為送走元赫揚事不宜遲,心如亂麻的他,也沒心情想對策,於是又將那幾位心腹幕僚喚來,把九皇子答應元赫揚的事陳述了一遍。
幾位幕僚麵麵相覷,臉色都不太好看,心裏直把九皇子詛咒上天,冷靜下來又暗忖:這是何等之荒謬?別說能不能拆散,便是真散了,李綏綏會心甘情願嫁給元赫揚?想當年她拒婚時,指著一眾朝臣的鼻子,將一個個罵成狗的囂張姿態,這如今又修煉了三兩年,勢焰可畏啊,怕要把天底都給燒糊了去。
太子也是滿腔無奈:“就隻管拆吧,反正元赫揚說了,之後是他的事,成不成的憑他本事。”
這似乎包袱就輕了些,眾人情緒稍緩和,便是一陣竊竊私語,出謀劃策起來。
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也不過兩盞茶的工夫,便針對李綏綏的性格製定出一套完美方案。
太子聽完眼眸泛光,心裏又過兩遍,不住點著腦袋,給予肯定:“此舉一石二鳥,甚好甚好。”
揣著勝券在握的方案,太子心情也隨之舒朗一二,跟著便親赴秦相府。
秦府書房內,太子與秦相寒暄了半盞茶,他才開口提正事:“我聽說前些日子,薊家在與司徒家說親?”
秦仕廉老早就看出他之前應付的心不在焉,目下神采煥然,是要說事了,但依舊老神在在,不急不緩回道:“是,老臣也有所耳聞,說是薊家二公子與司徒家四娘子。”
太子點點頭:“嗯,薊相年紀輕輕便權傾朝野,若是再與司徒家結親,日後,怕是隻手遮天了。”
秦仕廉淡然道:“太子殿下說笑了,這天始終是皇家的天。”
太子嗯了一聲,撥著茶蓋調侃了句:“可我又聽說,薊家的二公子沒相中人家,聽聞,這位薊二公子長得很是出挑,少年風流嗬,怕是薊相也難奈何……”
秦仕廉道:“姻緣這種事,還是要看緣分。”
太子斜了他一眼,幽幽歎息:“司徒緒一直很寶貝這個小孫女,可惜啊……”
秦仕廉淡淡一笑,沒有說話,太子見他不接茬,抿了兩口茶,又道:“說起這結親,我聽聞三哥兒與永樂處得不怎麼愉快啊。”
秦仕廉神情不變,慢吞吞道:“夫妻之間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嘛。”
見他一直打馬虎眼,太子索性點了句:“我這皇妹吧,性子驕縱,不知收斂,脾氣又潑辣,想來三哥兒頭痛,秦相也極為心焦。”
秦仕廉對此隻幹笑兩聲不置一詞。
太子幹脆直言:“可恰恰司徒家四娘子,溫婉知理才情過人,秦相認為,可是佳媳之選?”
秦仕廉頷首一笑,給予了肯定:“聽太子如是說,確然是不可多得。”
太子立刻補充道:“既然秦相滿意,那這事就好說,我今日來,便是想替秦家與司徒家做個媒。”
秦仕廉哦了一聲,佯作驚詫道:“太子指得是?”
太子輕笑道:“三哥兒與四娘子……秦相以為如何?”
話到這裏,秦仕廉已全然明白太子的意思,不管他有何意圖,撮合秦家與司徒家,對太子都有利無害。這個提議,對秦仕廉來說誘惑很大,目下李綏綏對秦家沒任何助益不說,還時時鬧得雞犬不寧,但司徒家四娘子就不同,司徒緒作為中書省副席,在朝中說話極具分量,連薊無雍都想借聯姻拉攏……
秦仕廉喜不言表,滿臉為難道:“這……太子這叫老臣如何作答,如今三哥兒已經娶了永樂公主,如何能再娶四娘子?太子都言司徒緒寶貝這個嫡孫,想來,不會讓她嫁做他人妾,更何況,永樂公主……”
太子道:“秦相謙虛了,三哥兒人中龍鳳,京都裏多得是豪門貴女擠破門檻來倒說親,四娘子入府為妾,又怎會委屈?”
秦仕廉抿著茶沒有立刻表態。
太子眼眸閃閃,直接說破:“秦相待我如師如父,我待三哥兒自然也情同手足,雖常言道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婚,但我聽說他倆處了這麼兩三年,就沒見好過,三哥兒都快二十四了,一兒半女都無,這麼下去也不是辦法。”
這點似乎戳到了秦仕廉心坎,他不住點頭歎息,卻不發表任何意見。
太子也不急,滿腔真誠耐著性子跟他磨:“既是處不到一塊去,不然早早讓他們另擇良人。秦相以為呢?”
秦仕廉琢磨了半天,唉聲歎氣道:“太子殿下的意思讓是他們和離?這門親是三哥兒親自向官家求的……這事……怕不好……”
太子道:“其實秦相也不必為難,三哥兒若是納了四娘子這位高門妾,以永樂的脾氣絕對會不依不饒,這個時候,若是有人去勸慰幾句,兩人怕就想通了,嗬,這一和離麼,四娘子不就順理成章成了妻……”
兩人雖各懷心思,但很明顯,促成秦恪與李綏綏和離,太和彼此心意,於是商議得就越發直白,太子又言:“如果還不成,那麼就再送兩個進去,依她的脾氣,不知道會做出什麼事,隻要惹惱了三哥兒,嗬……這感情嘛,還是要和睦才能長久,單方麵的不樂意……有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