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太學十四博士依慣例皆為今經文學家,而古經文學家一直致力於謀求位置,盧植是當世唯一的古經文博士。
故兩派之間爭鬥不息。
甚至不止今古兩派之間,今經文學或古經文學內部亦是門派林立,內鬥不止。
而鄭玄,是唯一有能力且也在消除爭鬥、融合古今文學的經學大師。
這在學術領域便是至高。
“鄭師聽聞少君之事,正與我等授課,他停下後行讖緯,得讖語:勿曰一木,不可成林,日月交替,百姓將興。”孫乾接著說道。
讖緯之學自古有之,最為知名的,當屬秦末時的“忘秦者胡也”,當時秦始皇的理解以為說的是北方的匈奴,即胡人,於是便修建萬裏長城,不曾想“胡”指的是胡亥。
漢代以經學治國,讖緯之學更加興盛。
鄭玄作為經學大師,自然也會讖緯之術。
他這句讖語的字麵意思:不要說一根木頭不可以成長為一片森林,太陽和月亮往複交替,百姓將要因此興起。
但讖語從來不單單指字麵意思,勿曰一木組合在一起便是楊,日月便是明,說的就是楊明。
所以也可以解為楊明興起,百姓會因此而興盛。
這和楊明為百姓而誅殺王甫呼應。
當然,它或許還可以解為其他意思,不過此時隻能解成這樣。
楊明聽完自然愈發開心,此並非一句讖語之事,而是此事本身。
這就好比許劭評曹操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是助他揚名!
“依公祐拙見,少君若能拜鄭師為師,再有此番事跡,他日位及三公亦不是不能。”看到楊明反應,孫乾接著又說道。
楊明點了點頭。
他並非有意三公,而是這確實會在日後給到他諸多幫助。
且孫乾句句戳人心坎,他很難不同意。
“如此,便勞煩公祐,我不日當往北海赴約。”楊明拱手說道。
……
翌日為四月辛亥,天子下詔,在押囚犯尚未判決者,允許繳納縑帛贖罪。
楊氏在為楊明繳納一筆數額巨大的縑帛之後,楊明得以出獄。
楊明走出廷尉詔獄的這一天,整個詔獄外交通不暢,道路兩旁盡是前來迎接之士人。
從詔獄外持續了一月的長龍便知,楊明當街誅殺王甫,已是名揚四海。
且關鍵是,他活著走了出來!
須知自恒帝開始,士人與宦官鬥爭,引發兩次黨錮之禍,均以士人失敗告終,無數士人死於詔獄之中。
去歲永昌太守曹鸞上書為“黨人”鳴冤,更是使得靈帝下詔,凡黨人門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者一律罷免,禁錮終身,並牽連五族,士人被打壓到穀底。
所以此刻,楊明誅殺王甫且活著走出詔獄對士人的意義可想而知。
這是士人唯一的一次勝利,也是空前的一次反擊!
三公中楊賜、劉寬在場,九卿也來了四人,且有百姓自帶鑼鼓。
楊明自詔獄出,一時間鑼鼓喧天,歡呼四起,此等排場,東漢一朝聞所未聞。
楊明望著眼前場景也是心潮澎湃。
八年了,穿越已經整整八年,他終於邁出了爭霸之路的第一步!WwW.com
而且,是堅實的一步,就如同建造一幢摩天大廈,他為自己打下了無比堅實的地基。
這一路他走了很久,一直到穿過人群上了馬車,他的心情才漸漸平複下來。
馬車自大道而回,在一處小巷停留,接著便繼續前行。
楊明此時已經在巷子裏換了馬車。
馬車七拐八彎後轉入一隱蔽的巷子,停在了一處酒肆前。
楊明下車,與門口的夥計對了個暗號,接著便進了後舍。
推門進去之後,內有一桌,桌上有兩杯一盤一碟,杯中有酒。
桌一側已坐有一人,麵色白淨,但高大健壯,此時聞聲轉頭。
若有其他士人在場,見到此人必定會拍案而起,大喊一聲奸宦。
然而楊明隻是靜靜坐在了其對麵。
。您提供大神肉末大茄子的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