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炎黃世界(1 / 2)

炎黃世界,承平已久。

然而,一萬年前,一股黑暗的力量突然侵入炎黃大陸,短短百年間,炎黃大陸三分之二的土地被黑暗力量侵染,變作茫茫鬼域,人類麵臨被亡族滅種的危機。

就在此時,一位手握書卷的青年,對天發出怒吼:“人道永昌!”,從讀書中獲取力量,成為文聖,帶領人族,戰勝黑暗,立下三千萬裏人道屏障,守護了人族。

自此,黑暗力量再不能侵入人類世界半分,而人類借此機會休養生息,發展出輝煌璀璨的文明。

春秋、戰國、黑秦、赤漢、三國、亂晉。

王朝興替,曆史必然。

隻是到了西晉後期,曆史在這裏拐了個彎,走向了不可預知的未來。

西晉後期,‘醜後’賈南風亂政,導致八王之亂。

中原大地,戰火紛飛,硝煙四起。

塞外妖胡一族看準時機,悍然入侵中原,建立了五胡十六國,大肆殘殺中土人族,並以人為食,蔑稱‘兩腳羊’,中土人族遭到屠殺,十不存一。

人類文明,進入最黑暗的時代。

史稱:神州陸沉。

晉元帝司馬睿被迫渡江避難,定都建康,史稱東晉。

中原士族相繼南逃,儒家文明自此南遷。

史稱:衣冠南渡。

東晉曾多次試圖北伐,但大都遭遇失敗。

後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被儒家半聖謝靈運率眾擊敗,建立儒朝。

自此正氣長江以南,盡歸大儒。

而北方,一片糜爛之後,卻未如那些南渡的士子所想,徹底淪為妖魔獵場。

反而隨著他們的撤出,一位出身草莽的英雄站了出來,號召殘存的平民,反抗妖胡,重建文明。

這便是‘武悼天王’冉閔。

他率眾渴飲妖胡之血,修自身武道,重氣血而輕文氣,強悍自身,再模仿百獸創造出無數武學,武道因此大興。

眾人揭竿而起,驅逐妖胡,發殺胡令,廢除儒道,修練武學,追求肉身成聖,令人族重新占據正氣長江以北,創立武朝。

自此,南儒北武並立,但是武朝強盛,儒朝懦弱,若不是正氣長江阻隔了雙方交界,再加上北方妖胡一族仍未盡滅,逃到寒疆雪域,隨時抱著卷土重來的心思,儒朝隻怕難攖其鋒。

而顧謹言此刻所在的北海城,便是大儒與大武的分界線,正氣長江邊界的一座小城。

原身對大武王朝並不算十分熟悉,所以記憶較少,知道的不多。

但是他出生大儒,卻對大儒王朝極為了解,這也讓顧謹言對大儒傳承自上古的‘儒之一道’極感興趣。

所謂‘儒道’,便是文字之道。

在這個世界,文字,天然擁有溝通天地的力量。

傳聞上古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因為倉頡創造出了文字,人類獲得了文明,靈智開通可禦萬物,變得強大了,所以鬼神都害怕了,隻有啼哭的份兒。

這是蘊含了大道的符號,可令鬼神不安。

文字誕生的那一日,上蒼因倉頡造字而感動,將穀子像雨一樣嘩啦啦地降下來,為人間降下了第一場穀子雨,舉國歡騰,萬民同慶。

為紀念這一天,人們便將這一天命名為‘穀雨日’。

所以世人皆傳,每逢穀雨日,文字的力量將最為強盛!

而讀通文字,便能獲得“文氣”。

所謂‘文氣’,便是讀書人通過讀書識字,創作詩詞歌賦,從而不斷誕生的一種天地文華之氣。

讀書人通過吸取這種天地文華之氣,積累到一定程度,便能開啟‘文海’。

而‘文海’反過來可以蘊養‘文字’,使文字擁有不可思議的偉力。

讀書人通過掌控文字,便擁有了與天地溝通的一種能力。

斬鬼擎神、屠妖滅魔,不在話下。

所以上古有屈子賦詩,一首山鬼,召來山鬼之力,化作山中女神,乘騎赤豹,呼風喚雨,召引雷霆,瞬滅三千鬼族。

一首天問,玄穹開裂九千裏,顯化異相萬千,嚇退三大妖聖。

一首離騷,顯化大道三千,開啟‘天門’,令世人皆進入‘頓悟’狀態三日。

三日過後,人族一夜增加十萬儒生。

這,就是詩詞的力量。

“看來,想要在這個世界存活下去,儒道,便是不得不走的一條捷徑。”

“隻是這條捷徑,卻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顧謹言默默思考道。

他明白,在這個世界,沒有天資的人,或許勤學苦練,學武十年,總有一點成就。

但沒有天資的人,縱使翻爛萬卷詩書,可能也一無所得,依舊隻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凡人。

因為讀書是需要天賦的,這點毫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