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和林主任一起討論過後做出的配置安排。”說著她在會議桌上展開了地圖,上麵用紅藍鉛筆繪製著許多標記符號。
“這上麵是我粗略標記出的分局、派出所、治安卡口。”慕敏說著,“這是個初步方案,基本上是按照林主任的情況介紹和前階段我們的戶口調查得到的資料作出得。很不完善。以後可以逐步調整。”
按照慕敏的方案,在廣州市,警務機關將暫時隻設立市局,不設原計劃中的南海、番禺兩個分局。由市局直接領導派出所。警務係統的管轄範圍隻在城區和關廂。
“我們現在缺少能夠擔任中間層次警務工作的警官,也沒有這麼多合格的機關和專業技術人員可以配置,所以采取最簡單地做法。把資源集中到市局來,所有專業警務工作都由市局來承擔。”慕敏闡述著她的設想,“派出所隻承擔戶籍和基層治理工作。”
全市共設四十個派出所,分布全城和城外關廂各處。
“設置派出所,我們的原則是設置上要相對密集,因為我們的道路和通訊手段太落後,通訊隻能靠人力和視覺、聽覺信號;也沒有交通工具,出警全靠腳。所以每個派出所的管區不能太大。以便在發生警情的時候能夠快速接警出警。”
派出所由從海南來得歸化民警察擔任所長和業務骨幹。每個所根據地理位置和管轄範圍大小、人口數量配備10~30名警察。另外,再額外配置熟悉當地情況的留用皂隸若幹人。這樣,每個所的實際配置人員都在20~50人之間。
“……從配置人數來說,每個所都可以算是超編了。”慕敏說,“這裏麵有很多所按照舊時空標準配備也就是個五人所的編製,但是我們麵對的治安環境很複雜,人員素質又低,不能不多配人員。要真配個五人所,我都怕出事。”
“這樣我們現有的人員夠用嗎?”
“我和林主任測算過了,夠了。當然,老歸化民警員骨幹略顯不足,”慕敏歎了口氣,歪著頭說,“還真是有點捉襟見肘的感覺。”
林佰光說:“現在看街的依然是照舊在打更和啟閉閘門,這部分人我建議咱們暫時不要觸動。等收拾了關帝廟人馬之後再收編整頓。現在留著他們至少還能起一部分作用。”
正說著話,郭熙兒又進來報告說有一位潘首長來了。
劉翔不由的精神一振,這位潘警官總算來了!
這位潘警官就是國家警察刑事偵查處的處長潘傑鑫,他突然駕臨廣州可不是為了辦理什麼刑偵大案,而是為了一個簡單卻又要緊的項目:警察培訓。
劉翔要招募培訓一千名警察的方案一提出來,國家警察便表示鼎力支持,隨後冉耀便將潘傑鑫派來了――在臨高他就兼任著國家警察教育長的職務。
到目前為止,臨高的警察培訓工作是很簡陋的。盡管執委會對暴力機關很熱衷,但是撥給警察的資源卻很少,尤其在人員調配上,芳草地的學員給得很少,五年來芳草地國民學校警政專業班一共隻培訓了不到一百人的專業學員--這些學員現在構成了國家警察裏的“職業組”。
占據警察數量大頭的就是來自短期培訓班的警察了。從伏波軍退伍的軍人和從歸化民中招募來的,經過大約六十天的培訓,就安排到各個警務部門去執行任務了。
要在舊時空,六十天的培訓不算短,但在舊時空即使是招募協警至少也是高中畢業。而現在他們麵對是基本上是一群半文盲,其難度可想而知了。
為此國家警察的元老警官們不得不兩麵出擊,即要忙本職工作,又要在警察培訓班裏給學員上課。這麼苦苦挨了五年,好不容易算是把中央和海南島的警察機關架子給搭建起來了。
然而他們現在又要麵對廣東全省了。就一個廣州,慕敏帶去的那點就人就不夠用,更別說這些人實際上還要去填補整個廣東的警務機關。
門開了,潘傑鑫走了進來,他看上去隻有二十七八歲,實際上已經三十出頭了。他也不拘束,打了個招呼就找把椅子坐了下來。
“來,喝茶。”劉翔招呼道,“路上還好走吧。”
“還算順利。”潘傑鑫的回答幹脆利落,“我們抓緊時間,說說目前的情況吧。我好回去詳細準備一下。”(未完待續。)
。您提供大神臨高啟明的文德嗣蕭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