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帶來的理論和技術資料太多會導致培養出來的歸化民學生偏重於依賴已有的路線,缺少創新能力?”
馮諾點點頭,“幾十年內我們都不需要擔心帶來的技術資料落後,但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這500多人其實談不上有前沿研究的能力,這樣的我們、慣於複原‘黑科技’的技術發展策略、幾十年依賴現成技術資料培養出來的歸化民科技工作者隊伍,會不會使他們缺失真正的研究能力?”
“……好像也沒必要這麼悲觀,過去別說國內,歐美的科研機構,又有多少group是真的在做有影響力的研究?可以說百中無一。但無數小的改進和重複別人的工作,互相討論、開會、評審、撕逼,終究還是緩慢推動技術逐漸進步。20世紀以前搞科技確實靠天才,不過現在我們提前形成‘庸人科研’的體製也未必壞到哪裏去。總有一些好苗子會留下來。”WwW.com
鍾利時點點頭,似乎並未被說服。
“這次歸化民申報項目,我打算讓馮珊也報一個。”馮諾說。
鍾利時有點警惕,本來他有點被馮諾之前的思考觸動,這時忽然覺得這小子不是給自己拉完項目接著又給女仆拉項目吧。
這種給自己的女仆/學生/徒弟……積攢資曆的做法在一些“比較有追求”的元老中已經悄悄的開始了。這批元老大多從事技術性工作,深知資曆的重要性的。因而在傾囊教授的同時,便已經把這些親近的歸化民人員開始列入課題組人員。有的純粹是掛名,有的則實際參與課題工作――當然隻是打雜。
即使鍾博士本人也不能免俗。當然了,他作為科技部門的頭頭,有些事情還是要顧忌到影響的。所以沒有公然把鍾小英列入各式各樣的課題組裏去,隻是“指點”她參與發表了幾篇論文,當然是第二作者。
“當然,她現在還沒什麼想法。除了數學,其他方麵她也就是中學生水平,能鼓搗出點過去中學生科技大賽水平的題目就不錯了。我讓她自己發現或者思考一個問題,不許上數據中心查資料,再琢磨解決方案。”馮諾理所當然地用家長的語氣說道。
“你這‘光源氏計劃’的風格可真夠奇怪的,這是想培養個什麼女孩出來啊……”鍾利時發現馮珊看向馮諾是一種‘崇拜’、‘尊敬’……摻雜在一起的眼神,忽然覺得有點怪誕。
馮諾哈哈一笑,“光源氏”的帽子他已經在元老院裏戴了好幾年,現在也不在乎了。
“我最多算泡妞泡成老公,不像你,泡妞泡成老爸。如果你家小英感興趣的話,她提一個課題出來更合適,讓她們組隊解決。其實我還是希望馮珊用好自己的數學底子,最終轉到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領域裏麵來,而不是鑽到數學理論裏去。我看數學人才在歸化民裏是第一類會井噴的科技人才,畢竟數學不用任何實驗設施就能玩,國內在民國時、甚至解放後很長時間,理科真正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的也就是數學。所以少她一個也不少……”
鍾博士嘿嘿的幹笑了一聲,覺得他真是個樂觀的人。
政務院國務卿首席秘書侯聞永推開門,看見馬千矚正在參詳一份報表。他把一份文件放在桌上,遲疑了一下說:“首長,這是省劉牧州首長和楊雲首長轉來的報告。”
馬千矚點了點頭,拿起文件掃了一眼。題目是《關於申請開展1635年度人口普查工作的報告》。他皺了皺眉,發動機計劃結束兩年,人口運輸安置卻是去年才徹底完成,人口配置方案都是人力處一手操作的,檢疫營那邊也有相應的記錄,海南島內的人口情況目前還是比較清楚的。他繼續往下看,民生省提出的這次普查的重點一是男女平衡問題,二是土客矛盾問題。
“男女不平衡問題一直是元老院麵臨的嚴峻挑戰,曾經非常嚴重,隨著全島攻略和發動機行動後得到了一些緩解,但仍然處於相當的不平衡狀態。臨高本地性別比例曾達到驚人的8:1,那時臨高縣大約有12-13萬人的規模,全島攻略後,元老院控製人口增加了20多萬人,這20多萬人基本是男女平衡的,即便是瓊山曆年流入人口以逃荒男丁為主,推測也不會超過6:4。”
“發動機行動共獲得人口約48萬人,除去台灣福建移民、留在濟州島和預備送到濟州島共計10萬人,還有去台灣香港的移民,約28萬人登上海南島,女性比例占40%以上。因此,發動機行動之後,元老院控製下的男女比例推測約為13:7左右,年齡分布尚不清楚。比第二次反圍剿之前要樂觀,但仍舊有近一半男人麵臨找不到老婆的問題。”
“元老院治下內部是一個相對安定的社會,基本不可能被打爛壇壇罐罐。因此人口的非正常死亡將降低很多,預期平均壽命有所增加。元老院的軍隊是小而精的,因此即使以後對外連年征戰,陣亡的男性人口並不會像越南和蘇聯那樣多到影響人口比例的程度。我們的人口結構十分年輕,僅發動機行動吸納的人口,超過50歲的隻有5%,大部分是青壯年和兒童。綜合上述所有因素可以得出結論:如果沒有外部人口流入糾偏,海南島上的性別比例失衡將是一個長期困擾元老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