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八節 卡片標準(1 / 2)

馬千矚自從當了“D日以來最強勢政務院”的國務卿之後,頭發又少了不少。他的日程以分鍾計。擠出兩個小時來參加會議,這算是莫大的“恩典”。馮諾知道自己這完全是“撓到了癢處”。

為了充分闡述自己的理念和方案,雖然條件不許可他搞個玻璃板的PPT,但是他還是專門製作了“提綱”和“材料”。前者供領導抓綱契領的閱讀;後者則是細節,領導有興趣了就可以仔細閱讀。

至於其他的與會者,都算是行家裏手,隻要提供一分簡單的技術說明就可以了。

會議在政務院的會議室舉行,馮諾首先介紹了自己的技術思路,目前討論的各種技術方案,然後才進入正題。

“為什麼要采用穿孔卡片?其實很清楚,就是為了解決數據處理中的三大難點。其一,文檔尺寸、形狀太多;其二,單個文檔上記錄的交易太多;其三,文檔記錄數據的形式和方法太多。換言之,就是標準化的問題。”

馮諾停了一會,平緩一下緊張情緒,覺得自己的聲調有點偏高。他沒想到楊雲真的在報告裏提了這八字沒一撇的穿孔卡計算機係統,還釣來了督公這條大魚。馮諾太清楚領導來參觀對事業的重要性了,這不僅僅是個人在領導麵前露臉的問題,就算領導一言不發聽完就走,也會對這個項目的前途產生很重要的推動作用,和過去做生意請領導題個字是同樣的道理。這機會必須抓住。

穿孔卡計算機的立項研討會已經開過一次,基本確定了參加人員和大致計劃。這次會議主要是對“穿孔卡片”本身的討論。因為這穿孔卡計算機和手搖計算機不同,首先得確定數據載體——穿孔卡片的規格和各種標準,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機械設計。元老院手裏沒有實物可以仿製,隻能根據資料和卡片本身進行逆推。所以,項目的第一件事,就是確定穿孔卡片的標準。

馮諾當然極力拿到了負責這一塊的任務,他本來就做了不少調研,又是企劃院的代表,而那些搞機械和電力的元老對這事也不大感興趣。

“因此,我們一開始就要確定好穿孔卡片規格,至少在民用領域的所有應用中全部統一。穿孔卡片有45列,80列,90列等類型,但最通用的,也是最早在美國1890人口普查中使用的,是‘霍勒裏思’穿孔卡,後來又通稱‘IBM卡’。該卡由堅固耐用的卡片紙做成,印有10行x80列數字,每行的數字分別為0-9。此外,卡上還有11和12兩排打孔位置,但沒有印刷記號。11排亦稱X排,12排亦稱Y排。其位置實際位於數字行列的上方。這兩行,加第0行,又合稱‘三行區’或‘高區’”。

“國內以前應用穿孔卡片的時期較短,行業也較為局限,因此,穿孔卡片的標準完全照搬IBM卡的標準。其製造標準如下:缺角矩形卡片,水平方向為長邊,長度187.32毫米,誤差不超過0.12毫米;垂直方向為短邊,長度82.55毫米,誤差不超過0.18毫米;厚度為0.175毫米,誤差不超過0.005毫米。紙纖維方向應為水平方向。每邊的不直度公差為0.08毫米,各對應邊的不平行度公差為0.08毫米,相鄰兩邊的不垂直度公差不超過5分,缺角夾角為60度。請大家查看分發到手的資料。”

“然後是打孔規格,卡片基準直線X,即水平基準直線是卡片上緣直線,卡片基準點是右邊緣上距X基準直線41.27毫米的點,卡片基準直線Y是通過基準點並與基準直線X垂直的直線。卡片平行於基準直線Y的80條直線稱為卡片的‘列’,列間距2.21毫米,卡片平行於基準直線X的12條直線稱為卡片的‘行’,行間距6.35毫米。穿孔形狀為矩形,孔中心位於行與列的交點上,其長邊平行於Y,短邊平行於X,尺寸為長邊3.2毫米,短邊1.4毫米,誤差不超過0.05毫米。同一橫行上各代碼孔的最小邊緣距離應大於0.51毫米,孔中心線與行列標準線誤差小於0.25毫米。”

會場一片安靜,與會者大概都在懷疑他們能否造出讀取和打孔這麼精密卡片的設備來。而馮諾想的則是忘了把造紙廠的人請來參加討論,眼下能否造出合乎規格的紙來都十分難說,想爬個科技樹,步步都是坑啊,千頭萬緒。不過他早有準備,繼續說道:

“這是70年代末期國內發布的穿孔卡片標準,其製造精度當然是為了滿足穿孔卡計算機係統當時每分鍾1000張到2000張卡片處理速度的要求來製訂的。我們手裏目前沒有穿孔卡計算機係統早期的卡片標準,不過可以肯定,20世紀初的技術達不到這樣的精度標準,實際上,一則50年代的資料中,穿孔卡的尺寸被簡單介紹為18.6厘米x8.3厘米。因此,適用於我們自製設備的穿孔卡精度及誤差標準,還有待於在開發中進一步摸索。”

“穿孔卡的每一列可用來記錄一個字符,包括從0到9的數字和26個英文字母,以及若幹種符號,如等號,百分號等。每列記錄一個字符,整個卡片共可以記錄80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