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公差的時候叫上他們,補個手續。”
兵站軍官吩咐完了,把帽子往後腦勺上一推,忙著朝碼頭過去,一路還在吆喝,“……別擠!都趕著投胎去是怎麼著?這裏是部隊!立正!不許說話!……”
“要是給咱們補四十個生瓜蛋子就好瞧了……”羅茂小聲道。
“好歹有槍了不是。”李冬說,“最近訓練要抓緊些――我有預感,這回是要打大仗了。”
“您放心,我保證把他們都給操的死去活來。今晚就給他們來個夜操鬆鬆骨。”
“嗯,”李冬點頭。
李東初來乍到,有一堆手續要辦,當下叫羅茂在營地負責宿營,自己帶著二十個大頭兵去“出公差”。喵喵尒説
臨時營地設在肇慶城外,但是兵站部的辦公室卻在城裏,李冬領著二十個士兵往城裏去。
肇慶作為前指所在地,已經成了一座大兵營,從三水來的部隊和物資,從前線後送的傷員和俘虜,都在這裏暫停,城外沿江的荒地都被征用,修築了密密麻麻的營地和貨物堆場。新修築的土路上,車輛和行人川流不息。
肇慶城內行人稀少,隻有國民軍在路上巡邏,店鋪雖然開著門,但是大多隻開一半門臉,顯得十分蕭條。
街頭巷尾,到處是設防的崗哨,隨時隨地的盤查證件。李冬在路上已經從其他過路軍人口中得知,肇慶周邊也不安穩,潰軍和亂匪一度鬧的很凶,周邊村落的百姓大批湧入城中避難,城裏的秩序一度十分混亂。直到國民軍全麵增援,才把周邊的局勢穩定下來。躲在城裏的士紳民眾才逐漸回鄉,城裏的秩序才逐步好轉了。
李冬到了兵站部,遞交了表格和申請單,很快就領到了配發給他們的物資,除了裝備全員的槍支彈藥之外,還配發了少量的手榴彈。
配給中還包括了每人一雙新軍鞋,綁腿和三日份的“野戰幹糧”。這完全印證了他“要打大仗”的估計。
回到營地,補充兵已經到了。一共四十個兵丁,成兩排。李冬拿過花名冊看了看,年齡從十七到四十都有。雖說是老老少少,但是花名冊上的備注注明,他們全部受過八周的基本步兵訓練。
李冬逐一打量了下他們的麵孔和身軀,雖說整體偏瘦弱了些,但是感覺人還算結實精幹。
“你叫什麼名字,二等兵?”
“是!報告長官,我叫馬來!”被點到的士兵挺胸吼叫著回到。
“稍息,”李冬問,“打過槍嗎?”
“報告!一周南洋步槍訓練,四十次空射,五次實彈射擊!”
“多大了?”
“報告,十九歲!”
“很好!”李冬點了點頭,踱到了隊伍前麵:
“你們從今天起就正式進入了梧州國民軍大隊集成中隊!”李冬用眼睛審視著眼前這排士兵,“我們部隊新組建不久,但是,也經受過戰場的考驗!有過光榮的戰績!我不管你們過去是做什麼的,是當兵的還是老百姓。今天既然來到了這支部隊,就把過去那些烏七八糟的舊軍隊、老百姓的做派趁早都給我忘幹淨了!成為堂堂正正的元老院麾下的軍人!”
訓完話,李冬叫羅茂帶著新兵去江邊操練。自己回到帳篷裏著手裝備補充的文書工作,這時候,突然從外麵來個傳令兵。
“立刻前往粵西前指參加會議。”
粵西前指兼第一旅旅部就設在東門外的水師營的關帝廟內。李冬趕到關帝廟的時候,發現來了許多軍官,除了國民軍軍官之外,還有伏波軍的軍官。廊簷下麵還有幾名元老。
旅部的參謀宣布說朱首長在研究地圖,請大家稍等片刻。把這麼多軍官召集在一起總不可能隻是為了訓話,肯定有重要的軍事行動要部署。李冬心想。
此刻,旅部的牆上掛著巨幅粵西地圖,桌上還鋪著幾張作為管控物資特別配給的舊時空衛星照片,壓住地圖的玻璃板上花花綠綠的標記塗了又抹,都有些花了。朱鳴夏一身少將製服穿得一絲不苟,圍著桌子踱步。
四月份八排瑤起事之後,粵西各地瑤民紛紛響應。雖然朱鳴夏占領肇慶之後第一時間就招降了被熊文燦拋棄的各地駐地駐防官兵,給予名義,並且設法補充了一部分糧餉,但是熊文燦的明軍野戰兵團主力的全麵撤離使得西江流域原先的“鎮瑤”體係全麵崩潰。收編的各路明軍的告急文書雪片一般飛到了肇慶。一些已經投降的縣城被瑤民武裝攻陷。瑤亂,以遠超曆史記載的規模全麵暴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