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宏思巨構(2 / 3)

所謂德國法西斯的第五縱隊,就是可能成為潛在的,未來反對蘇聯的敵人。因此蘇聯采取了一種把這些蘇聯的少數民族,從他們的原居住地遷移出去,遷移到一個特殊的保護區裏邊去,便於蘇聯當局進行控製。他們就是憑著這種想象就把蘇聯境內的這些有可能在德國人入侵的時候,成為俄羅斯的敵人的波蘭人、芬蘭人、愛沙尼亞人、拉脫維亞人、立陶宛人、伏爾加德意誌人、克裏米亞韃靼人、卡爾梅克人、車臣人、印古什人、遠東朝鮮人等少數民族采取預防措施,實行了殘酷的種族清洗和種族遷移。把他們監禁起來,或者把他們殺掉。還有就是在大清洗時期對少數民族的黨員、知識分子、軍人和其他無辜者的流放和屠殺,有些甚至被集體處決,這對蘇聯各少數民族的人民造成了極大的思想衝擊,極大的加深了各民族的不滿情緒。

除了少數民族受到的非人待遇外,在經濟上少數民族也沒有從蘇聯受益。東歐的原蘇聯加盟共和國沒被並入蘇聯前經濟發展不錯,尤其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生活水平可以媲美北歐國家,但是並入蘇聯後由於蘇聯的一係列不公平的待遇和無恥的掠奪,他們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盡管蘇聯一再宣稱,蘇聯已成功的一勞永逸的解決了民族問題,但事實上蘇聯一直也沒有能夠溶解沉澱在少數民族心中對俄羅斯民族刻骨的仇恨,這些仇恨如同孕育的火山一樣,在等待著一個契機總爆發。

而這次中蘇之間的戰爭會不會成為蘇聯各加盟共和國走向民族獨立之路的契機呢?中蘇之間的戰火會不會點燃蘇聯各加盟共和國走向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的熊熊烈火呢?

以鄧峰為首的遠東特工委認為這完全是可能的。通過這場戰爭,積極為解體蘇聯創造充分必要的條件。因此遠東特工委在製定“獵熊行動”計劃時,就充分的考慮了如何從這些戰俘身上入手,為提前解體蘇聯,做好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隻有最終解體了蘇聯才能確保中國所打下來的江山千秋萬代真正的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的江山。

從後世過來的鄧峰他們雖然知道,社會主義的萬代江山是不可能的。蘇聯不是出了個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這樣的人了嗎。再偉大的人也保證不了自己的兒子、孫子、重孫子個個成*人。鄧峰他們認為,不管以後怎麼樣。現在先把中國這個惡鄰盡力的除掉。徹底的搞垮蘇聯,給那些以後可能不爭氣的低能的後代,留下一個相當舒適的國際環境,和一份厚實的家底,就是敗家也能多敗幾個時辰。

在人類曆史的發展進程中,從有戰爭起就有戰俘。

從古代的部落戰爭,交戰雙方抓到對方的戰俘,不是百般的**,殘害,殺戮。就是當奴隸做苦役。

戰俘成了戰爭中最為悲慘的人群,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戰俘的命運也得到了逐步的改善。有的遣返,有的就地釋放,有的被留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蘇都出現扣留戰俘為本國服務,使之戰俘長期不能返回故鄉的現象,這種現象就是在中國也是有的,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雙方就有很多日本戰俘服務於各自兩個不同的政治集團。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就有很多日本籍從事技術和醫務等工作的解放軍官兵。

據後世日中經濟貿易中心理事兵頭義清這個在1943年參加八路軍,解放戰爭時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師335團的老戰士說,從東北抗聯、八路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裏,曾經有差不多十多萬日本人,八路軍和解放軍都把他們安置在後勤和支前戰線上。在日本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戰友會,大概10000多人,僅東京地區就有幾百人,335團的有好幾十人。他不把自己當外人的說:我軍進入東北後,對一些專門人才極感缺乏,因此招募了一批日本技術人員,在兵工廠和特種兵及航空隊和裝甲旅裏幫助工作,還有一批日本軍事專家,對解放軍進行戰術指導訓練,並把與國民黨軍隊作戰的經驗傳授給許多新組成的解放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