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節 來自廣州的訂單(3 / 3)

過去的賬本用紙已經是極粗極差的紙了,就是這樣的紙,張信還看到有人利用它的背麵在書寫。書寫用紙在當時很不便宜。

“說到紙張之後就要說到書籍,書一樣不便宜。我們有機會。”張信說。

廣東的書價是多少呢。張信說價格很高,比21世紀的任何國家都高。一套點校刻印上佳的市坊印本至少要一二兩銀子。

“雕版書在明代應該技術很成熟了。雕版就是刻板的時候費工,完事之後不就可以反複用了嗎?”

“雕版的成本很高,保存起來也不容易。蟲蛀黴爛。每年都要修補或者更換一些。這種長期的維護成本是不低的。”

而且雕版費工費料,完成之後又很占地方,如果不能確保長期銷售的冷門書籍或者新作,書商就不大願意刻印。所以古代新書出版很難,往往要作者自費刻印。囊中羞澀的作者隻能依靠尋找讚助者才能出書。李時珍寫了《本草綱目》,也是得到了南京的刻書家、藏書家胡承龍以及當時的文壇巨子王世貞的幫助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著作開始刻版,至於正式出版,則要等到他去世後的第六年才告正式出版。書籍的出版時間跨度之長,花費之巨,是現代人很難想象的。

“這事可以請教周洞天,他搞這個專精。幹脆鬧個活字印刷廠好了。”

和張信談了一番之後,莫笑安覺得自己大受啟發。寫了滿滿幾頁紙。張信卻有另外一件商業推廣的事情要和他談。

“這事和輕工業部有直接的聯係,也涉及到未來我們廣州站在廣州是不是還能占據時尚消費的製高點!”

古代社會同樣有流行和時尚。在明末廣州這個商業氣氛濃鬱,消費主義思潮至上的地方。占據時尚的製高點,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較為富裕的市民的消費習慣,從而使得各種臨高產的“澳洲貨”順利的進入市場。

“具體是什麼事。”

“紫明樓重新裝修。”張信說。

“不會是PEPI又在鬧什麼妖蛾子吧。”莫笑安對此人本能的反感+懷疑。

“有她的主意在內,但是這是廣州站的集體討論。”張信一上來先強調這個“集體討論”,“我們要把紫明樓作為廣州的時尚消費場所……”

“別是大明版的天**間吧。這樣搞情報拉關係就容易了,高,實在是高啊!”

“哪裏,”張信笑了,“要更複雜些。”

這次改建的指導思想是把紫明樓改造成一個“澳洲式生活方式”的樣板。安裝各種現代生活設施,向話得起大錢的豪門大戶們推銷各種享用品。包括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麵。

“注意是生活享用品,不是奢侈品。”

“這有什麼區別啊。一般老百姓總歸是買不起的。”

“一般老百姓分很多種的,廣州的百姓,生活富庶的還是很多的。”張信在廣州日久。對大明的社會生活有了比較深刻的感受,廣東,特別是珠三角一帶的百姓生活還算是安定寬裕的。特別是在廣州這樣的城市裏,雖然路倒死人時時可見,乞丐也不在少數,但是一般市民的生活狀態還是過得去的。

這種勉強可稱為“大明中產階級”的市民階層。雖然不見得能到紫明樓來一擲千金,但是正如現代的中產階級特別迷戀“高級”、“典雅”、“奢華”、“極品”、“尊貴”之類的詞彙,總要忍耐挨餓買個LV包,時而也要故作瀟灑的到某些去喝杯咖啡就會心疼好一陣的地方去消費一樣,有錢人的生活享受是他們模仿的對象。就算不能享受全部,至少也能享受小部份。

“我大體明白你的意思了,紫明樓類似於高級會所、夜總會之類的地方吧。”

紫明樓的樣本就是現代時空的高級夜總會,不外乎聲色犬馬,吃喝玩樂方麵的享用。隻不過這一切,將用來自現代時空的技術、理念和產品進行包裝。

“那PEPI算是名妓還是老鴇啊。”莫笑安口無遮攔。

“靠,PEPI要找你拚命了。名義上她可是郭逸的小妾……”

“小郭的胃口真好。”

“不是說了是名義上嗎?”張信不滿的說,“你別插科打諢,這是廣州站在大陸的一次試探性的商業推廣活動,成功的話,你的輕工業部就訂單滾滾而來了!”

“好,好,我洗耳恭聽。”

“現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發全套的衛生潔具。”張信給了他一張單子,“潔具在二個月內必須拿出來,其他的可以緩一緩。”(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您提供大神吹牛者的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