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節 博鋪造船廠(3 / 3)

使用全套臨高機械廠自製的大型木材加工設備的木材加工車間剛剛落成不久。裏麵的設備讓見慣了“澳洲式奇跡”的船廠土著技工也目瞪口呆。這個巨大的車間是用來加工造船用得專用板材。大塊通過熏蒸窯處理過的木材,用蒸汽機驅動的木工圓鋸、排鋸,幾分鍾之內就可以解出幾十個工人花一天時間才能解出得大量船用板材和桅材。切口即光潔又整齊,幾乎沒有任何浪費的地方。幾天後,他們見識到了這些機械的毫無人性的恐怖威力,一名徒工在操作中不甚被圓鋸鋸掉了半個身子――從他發出尖叫到被肢解,隻有不到半分鍾。

用來製造繩索的印度黃麻成船的由李華梅從果阿運來,這些黃麻在繩纜車間和本地的大麻摻合在一起被機器製繩機加工成巨大的繩索――盡管鐵製錨鏈在使用更為方便,而且耐腐蝕。但是為了節約用鐵,臨高的大部分中小型船隻的錨鏈依然是用麻繩,這些繩索也被用來作為帆纜之用。

帆船上需要大量的滑車,船廠專用的滑車生產車間有5名工人,用簡易車床進行生產:年產滑車8萬個――盡管海軍和造船廠目前根本消耗不了這麼多。滑車的外殼是榆木的,樞紐和轉軸都是用最好的紫檀木和青岡木之類的特硬木車製出來。

船帆是由臨高自製的帆布製造得。棉紗來自印度――印度商人按照殖民貿易部的要求,向手工業者定製好所需要規格的棉紗,然後成包成包的運往臨高。在臨高的紡織廠裏被紡織成帆布。當然,殖民貿易部也不放棄直接購買帆布的機會。

縫製船帆的車間是鐵架棚,上麵覆蓋著蘆席――台風季節會損失一些屋頂,不過鍛造鐵的桁架完好就沒有關係,很快就能修複。車間的麵積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幾十名專門培訓過的女工采用半機械化的腳踏式縫紉機縫紉船帆。不過將船帆用繩索穿起依然是由坐在長凳上的女工們手工穿索。

整個造船廠的布局和設置,大體參照了資料中英國造船廠的設置。船廠雇傭的工人超過八百人。是臨高數一數二的大型企業。

“這麼大的一家船廠,不暴船幹什麼?留著當主題公園嗎?”文德嗣把啤酒上的玻璃彈珠砸了下去,一仰脖子喝了幾大口,發出滿足的歎息聲。

“總算是有比啤酒味了。”文德嗣說,“雖然這是典型的大米啤酒,不過我就湊合了。”

“馬督公就是教條主義……”

“海軍,他得不懂。”文德嗣一揮手,“造船,他更是外行。哼哼,要不是吳曠明告訴他木材是可以熏蒸幹燥得,十有八九還以為都要自然幹燥三年呢。臨高這地方,幹燥三十年都好不了。”

陳海陽喝了一口啤酒,他不願意多評論馬千矚的是非問題。換了個話題。

“文總,你建議多造巡邏艇的意思是?”

“把海麵劃分成許多區域,用小而快的船分片包幹巡查,發現敵人後用無線電通知附近的戰艦解決問題,再用專門的運輸船送去給養和替補人員。這個就是我們現在資源不足的對策。”

“海麵上的狼群啊。”

“類似,但不完全是啊。我們的目的不是盡量摧毀敵人,而是要絕對控製這片海洋。說到這個,劉香也好,鄭芝龍也好,遲早都要對我們動手。”

“要是我們能找到劉香的老巢就好了,發動一次珍珠港式的奇襲戰鬥。”陳海陽說,“堵在港灣裏打,我們的優勢也不小。”

“所以要多造輕型巡邏艇,這種船速度快又靈活,續航力也過得去。搞偵查算是一把好手。”文德嗣眯縫著眼睛注視著船廠,“執委會那群人鼠目寸光!就知道盯著眼前的一點資源盤算著怎麼分配才能麵麵俱到,現在還談什麼資源夠不夠的――不知道明年就有一個發橫財的機會麼?要發這個橫財沒有船,特別是遠航的大船怎麼!”

“什麼發橫財的機會?”陳海陽來了興趣。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文德嗣不願多說,這個提案他還在考慮中,當然,和他有類似考慮的元老也不止一個,特別是大圖書館的一批人,正在積極尋找史料。而這個行動的成敗,又和海軍的戰力、運力和續航力有著直接的關係。

“等我考慮明白了,自然會和你商量。”文德嗣說,“現在,還不成熟。”(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您提供大神吹牛者的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