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六節 縣教諭(2 / 2)

王賜隨著人流慢慢的走向入口,有警察維持秩序,加上來得多數是元老――辦公廳在發新年招待會通知的時候特別加注了“注意秩序,按序排隊”的提醒文字。元老們在臨高每時每刻都在著力於提高歸化民和土著的“組織性”、“紀律性”,得做出個榜樣來。

在元老們的大力鼓吹和以身作則之下,歸化民和土著們都很自覺的遵從排隊驗證。不管你是老百姓還是什麼官兒。“新秩序”即將建立的預感使得百姓們對原來的大明官吏失去了尊畏。王賜看到吳明晉居然也在隊列中,排在一個貌似鄉下小地主的後麵,神態自若的和吳亞說著話。不由得一陣羞憤。正在考慮要不要上去斥責土包子“無禮”,背上已經被人推了一把。

“走些快些走!莫要堵路!”

從身後人的口音就知道,肯定是個“假髡”了,想到自己雖然是閑曹冷官,好歹也是個朝廷的官員,竟然被個土包子當街斥責,不由得羞憤得臉皮都紅了,但是身子卻不由自主的隨著隊伍往前走了。

相形之下,吳縣令倒是毫無壓力。他如今已經抱定了“入鄉隨俗”的念頭,臉皮一厚,天下無敵。在隊伍中與吳亞、王兆敏等人談笑風生。

公園門口,除了警察之外,由政保總局的元老按照請柬上的條碼查詢上麵的人名和電腦中儲存的照片是否合得起來。隨後才逐一蓋章放行。元老直接刷“狗牌”就可以入內。

整個臨高角公園裏燈火輝煌。煤氣路燈發出耀眼的光芒,一條石砌的道路將來賓們引向海濱的沙灘,這裏作為休閑餐飲區,在沙灘上用木條修築了大片的架空露台。露台上已經擺上了長條的西式餐桌,桌子上依次排列著從聖船號餐廳裏搞來的buffet爐――自助餐專用鍋。buffet爐有保溫蓋,下麵還有用固體酒精加熱的爐子――現在裝得是木炭。除了爐子,還有許許多多的大瓷盤子、保溫鍋、木盤子、玻璃器皿……裏麵放滿了各種菜肴、點心和飲料――即使是元老也會覺得前所未有的豐盛。

一排炭火爐上,正發出令人垂涎三尺的“滋滋”聲和奇異的濃香。大塊的牛排、豬扒、雞扒和魚排正在鐵盤上翻動,香料的氣味濃得要把鼻粘膜都要融化;整隻的龍蝦、牡蠣、海魚……在鐵條架上冒著熱氣;四五隻臨高乳豬、十幾隻烤鴨掛在鐵簽上正在熊熊燃燒的明爐中回轉燒烤著。合作社酒樓、食堂和商館的廚師們一個個來回奔忙著烹調菜肴,就是他們也是頭一回接觸到如此之多的食材。特別是乳豬和牛肉平日裏幾乎是看不到的。

隻有少數元老才知道這牛肉並不是新宰得。而是從冷庫裏取來得。至於來源,則是當初澄邁大戰中的戰利品:死牛死馬死騾子被用來勞軍做灌腸,受傷沒有治療價值的牛馬被送到肉聯廠屠宰,然後就分類冰凍起來等著年底祝賀新年用――一年到頭總得有個改善夥食的時候。

芳草地的教師張智翔身穿廚師服,圍著圍裙,頭戴一頂比所有廚子都高的行政總廚的帽子,猶如大將一般指揮著廚師們烹調,不時他還親自去翻動下鐵板上煎烤的牛排肉。牛排肉按照日式鐵板的做法在裝盤前都切割成了容易入口的大小,免得大家還得用刀叉。他是一級廚師,做起現代菜肴來當然比歸化民廚師要高明些。

鄭尚潔和門多薩也忙得不亦樂乎――她們負責的西餐烹調的工作,原本她們想拉薩琳娜和潘潘來一起幫忙做飯,沒想到這二個正牌白英新都是“微波爐的孩子”:從小家裏做飯就是把超市買來的餐盒放入微波爐轉一轉之後端上桌,然後做個蔬菜色拉就結束了。薩琳娜很不好意思的說她會做三明治――不過臨高這裏沒有醬料。

“醬料我來配。這裏別得沒有,香料很多。”香料貿易是當時東亞海上貿易的重要商品,中國本身也輸入大量的香料。在企劃院的倉庫裏儲存著許多來自各個渠道的香料。農莊也自行種植類似羅勒之類的香草供餐飲使用。

“我來烤些蛋糕吧。”潘潘搜腸刮肚很久之後想出了自己惟一會做得東西。

。您提供大神吹牛者的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